第220章 百姓必须过得好。不然他的腿不是白断了吗?

    【当然不是!!!】

    许郎倾听太子的话时, 依旧保持着他温顺且谦卑的姿态。

    但心声激动如浪,拍打着心壁。

    【才不是怎么都过不好!只是在这个时代,无论如何也过不好而已。】

    【而且, 工人会馆也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它们应该……应该……它们应该是百姓最坚实的后盾!】

    【这种事情——】

    “吃饭吧。”太子冷不丁说了一句。似是看不惯自己这抱怨的样子, 摆摆手道:“我刚才说的话你别放在心上, 我就随便说说而已。”

    许烟杪沉默地点了点头。

    这顿饭他吃得很沉默, 明显心不定了。

    吃完饭后,他们按照原定计划去摘桑葚。

    “怎么是田边?”许烟杪诧异。

    【我还以为会是一整片桑葚林什么的。】

    太子笑着说:“种庄稼的, 哪里会舍得用好田好地去种桑树, 他们连大豆、高粱这些都舍不得种进去,只种在田边地角。”

    许烟杪贫瘠的种田知识告诉他:“不需要轮种吗?”

    桑葚成熟后, 黑压压一片, 到处都是在摘桑葚的人。旁边有种地的笑着插话:“轮种!怎么不轮种!上半年小麦,下半年水稻,轮着来。”

    许烟杪:“啊?不种大豆肥田?”

    那种地的人笑道:“这种上好田地, 种大豆可惜了。”

    随行的农官小声地对许烟杪说:“水稻和小麦轮种可以互补,也能提高土壤肥力。不过寻常土地一开始的肥力就不够,也轮种不来。”

    许烟杪恍然大悟。

    【还好我不是当地方官的, 不然我要是纸上谈兵, 非要人家按照小麦——大豆, 或者水稻——大豆的轮种来,那不是坏事了吗?】

    又有一农人搭话, 面上笑逐颜开:“还有那红薯、土豆——朝廷这次发的粮种真是好粮种哎!往山沟沟里一种, 又是一份粮食!平日里那些山沟沟的地根本就种不来,只能扔在那里, 现在多亏了有土豆红薯。后生, 你不知道, 往年田边这些桑葚,各家看得死死的,外人谁也不许乱摘,哪能像现在,肚子填饱了,外人路过摘一些桑葚吃,主家也不在乎了。”

    先前那个种地的揶揄他:“老张,你现在说土豆红薯好了,前年你不是死活不肯种,觉得朝廷是在变着法儿多增加你手里的田地数量,你种三分地的红薯能在田簿上记你有一亩地的良田,好多收田赋吗?”

    张姓老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怪我怪我,是我把朝廷想得太坏了!”

    转身摘了一袋子桑葚:“后生!来!随便吃!”

    许烟杪:“这……”

    张姓老农哈哈笑:“这就是我家的地,桑葚我自个儿种的,看你这后生白白净净讨人喜欢,就想多送你桑葚吃。”

    许烟杪便感谢了张姓老农,看对方笑得高兴,自己便也浅浅笑了。

    当晚。

    许烟杪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他把自己记忆力所有关于屠龙术的知识抄录下来,放进匣子里,随便在城外找了个土地埋下去。

    ——通常确实不开城门,但是,许烟杪到底是个侍中,还是皇帝宠臣。

    他很难得的,动用了权势。

    【太平盛世不需要这个,但是等乱世了,百姓饥饿到要靠吃土维生,或许就是它重见天日的时候了。】

    ——百姓不一定识字,但也许他们会挖出来去送给识字的人。

    也许也不会。

    也许挖出来后,看到的人会直接烧了。也许也有可能对方学了屠龙术,颠覆腐朽的王朝。

    也许……甚至……连挖都不会被挖出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沧海桑田地埋藏。

    但是,终究是一个希望。

    许烟杪记住了这个地点,慢慢地回城。夜色很深了,城里大多数地方都很安静,只有那些明亮的楼里,鼓乐笙箫,喧阗震耳,男男女女的调笑声,胭脂水粉的香气伴随着浓烈酒香,赶集似地挤出来。

    哪怕季岁经常打击青楼,哪怕皇帝宠臣明摆着不喜青楼,哪怕京师风向是禁止青楼存在,但其他地方,依旧会光明正大地存在着这些地方,通宵达旦,欢笑盈门。

    这是时代的现况,个人无法改变,只有时代的洪流能冲垮它。

    许烟杪愈发沉默了。

    而在他离开不久,锦衣卫闪了出来,抬手去挖,将那匣子挖出来。

    旁边突然伸出一只手:“给本宫吧。”

    锦衣卫愣了一下,立刻把匣子交给太子。太子拍了拍匣上土,将它举起来,对着月光看锁眼:“真漂亮,真结实啊。”

    坚实的匣子在月光下晕着柔软的异彩。

    锦衣卫询问:“殿下可要火折子?”

    太子漫不经心地抱着匣子在月光下走,似乎心不在焉:“嗯,来一个吧。”

    锦衣卫低头去翻火折子,再抬头就看到太子抱着匣子,站在扬子江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激荡的扬子江浪。

    锦衣卫的声音堪称惊恐:“殿下!!!”

    太子侧头,对着他露齿一笑。双手一松,那防水的匣子就落进江里,浪头一滚,便恍惚不见了踪影。

    “不!!!”

    锦衣卫冲过来,毫不犹豫就往下跳。

    锦衣卫这个军职是有机会世袭的!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世世代代都能当锦衣卫,都能往上爬。但如果王朝没了,这些都没了!

    扬子江的浪很大,每每感觉要追上那匣子时,浪流裹挟的泥沙又使它失去踪影。江水一口一口地喝,江石一下一下地撞,奔腾咆吼的扬子江浪带走了军职世袭,世世代代当官的希望。

    锦衣卫狼狈地游上岸,水流从衣角处滴滴答答地流,手指苍白而泛青。

    哪怕是许烟杪,这时候看神器,也只能看到【匣在扬子江中】,扬子江很大、很长,浪花很凶,河道很崎岖。投入再多人力物力,也找不到一个匣子,只能等它意外上岸。

    太子拍打着自己瘸了的那条腿,像是在拍着皮鼓。

    他爹深恨着官员,那是根植于他爹心底,最根源,最本质的东西。一切动机,都起源于此。

    那他的根源是什么呢?

    太子幽幽望着江水,记忆悠悠荡荡地回飘。

    十五岁那年,他轻敌冒进,致使他爹手下三员大将为了救他一死二伤,间接使得战役失利。

    他爹把他打瘸,又半夜偷偷给他上药。

    “宪儿,不要怪爹狠心。爹必须要给底下将士一个交代。”

    那三员大将的家人,还有他们手底下的士兵,需要一个交代。

    为这场战役冲锋陷阵,死伤无数的兵卒,需要一个交代。

    还有那些家人在常州,迫切希望能打赢,好把家人救出来的将士,需要一个交代。

    “还有常州那些百姓。”

    “还有我们被迫撤退后,投降了我们的城池的百姓。”

    “他们会比之前过得更差。”

    “还有那些在敌人治下,供他们取乐的百姓……”

    打天下时,一次战役失利,代表的不仅仅是打输了,还代表着很多很多东西。

    “宪儿,军心不能不稳,民心不能不在乎,敌人治下的百姓也需要看到希望,看到标杆,你爹我也想一统天下,如此海内才不会继续沸腾,很多百姓就不会像我们以前那样,靠讨饭、靠卖艺才能勉强活下去。”

    话很有道理,他爹也不是不心疼他,而且,本来也是他犯错在先。

    但是啊……

    他才十五岁,他断了腿,这辈子都要不良于行。他不是生来就特别懂事,特别洒脱的。

    他知道是自己错了,可也忍不住委屈、忍不住怨怼、忍不住钻牛角尖。

    但是别人为了救他死了,更多的人因为他导致局势失衡,死在战场上。他没有资格去为自己的腿悲痛。

    靠着时间,还有自责,他慢慢地使自己不去在意自己的腿。

    可他爹的话还盘桓在脑子里,日复一日,化作一股执念——

    百姓必须过得好。

    不然,他的腿不是白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