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菱与两个爷爷走出小店,眯着眼睛感受了一下西安美好的阳光,就又把直播手机给了俩爷爷,自己举着手机跟着导航原地转了好几圈——
没有方向感的人怎么办啊,回酒店的路又给忘了呀!
五叔爷爷好奇地看着安安静静的直播间:“阿菱每日这样直播能挣钱?”
林爷爷也搞不懂,但他下意识相信孙女:“应该能吧。”
林菱在前头偷偷听到了,有点心虚地一缩肩膀:呵呵,除了一开始收了点礼物,其实一毛钱都没有挣到。
不过这也很正常,养一个账号也是需要时间的。
以后流量和粉丝养起来了就好了,她自我安慰,于是又专心研究导航了。
这时,直播间里有人问道:
【赵大黑胖子:那吴越钱氏是怎么回事?】
北宋,赵匡胤对后面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否很身世坎坷、明朝太子死了以后究竟是谁继位,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没什么兴致,反而对那吴越钱氏不禁有点好奇。
他是知道吴越钱氏的。
当年他南征北战,建立北宋时,南方其实还有八个小国,但那时吴越国和大宋隔着一个南唐,已经开始眉来眼去,眼见赵匡胤没有手软,一个接一个把那些小国都给灭了,几乎将南方全都纳为大宋国土——只剩下了吴越国。
吴越国当时是整个华夏九州最富裕的地方,而当时吴越王乃是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的孙子钱弘俶。
钱弘俶识时务为俊杰,看到南方八国都覆灭了,他知道吴越国也必然不是赵匡胤的对手,与其因战乱生灵涂炭,不如识相地活下去。他立刻明智地做出抉择:他直接上书给赵匡胤,请求取消吴越王位,尊赵宋为帝,并将吴越国土13州1郡、86县、55万户人口、11万吴越兵卒举国献给了赵匡胤。
北宋也就此统一南方诸国。
赵匡胤兵不血刃便得到了如此富裕的江南鱼米之乡,自然也投桃报李,在编写《百家姓》时,将赵姓排第一,而将钱氏排到了第二。
先前仙迹说吴越钱氏竟然流传了千年,直到后世都还无比兴盛,这倒是一件喜事,不由想知晓这其中有何故事。
【钱家的故事如果要说,我们就要从钱家的那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丹书铁券讲起。之前那个叫“不会取名字” 的朋友说的也没错,钱家渊源流长,应当从唐末开始算,而钱家的故事,也应当从钱镠开始说起。】
赵匡胤连忙命人送上点心热茶,与弟弟赵光义共享。
“多谢官家赐汤,这听林老夫子讲史,必要佐热汤香点,才畅快啊!”赵光义拱手谢道,“遥想唐末藩镇割据之祸乱,钱镠却是个例外,他虽生在乱世,却很是不凡,能庇佑吴越一国安然无恙。”
赵匡胤也点点头:“的确,是个人杰!但有不凡的先祖,子孙后代能否如此却是未知数,没想到钱家竟能流传千年不衰,只怕代代都出能才啊!”
他想知道钱家是怎么做到的,好学着如何教养儿女。
如今他两个儿子都显得才干平庸,日后大宋名声在林菱口中愈发不好,也不知是否是儿子不争气,孙子、曾孙也不争气导致的。
赵匡胤每每想到都想问大宋的事,却又怕问了把自个气死过去。
心里七上八下,夜里时常还做噩梦。
赵匡胤不由心情沉重地暗叹了一口气。
【唐乾宁四年,时任浙江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的钱镠,因平定自立为帝的董昌之叛,被册封吴越王,为了拉拢与嘉奖这位控制了两浙的节度使,唐昭宗赐给了钱镠一张丹书铁券,上头写着:“……卿恕九死,子孙免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这上面写明了,只要钱镠不犯谋反大罪,可以免除他九次死刑,而他的子孙也能享受三次免死待遇,这张铁券便是名目其实的免死金牌了。】
唐贞观,李世民在听这一段时,满脑子都是“唐末”、“平叛”、“自立为帝”之类的词,越听是面色越黑。
而一个皇帝要用丹书铁券去笼络臣心,这皇帝还有何威严呢?
“我大唐……那时已到末日了。”李世民沉重地一叹气。
顺带他又有些不解:两军节度使?怎能叫一人兼两军节度使?那他一人便控制了整个吴越,不就成了土皇帝?
那叫唐昭宗的子孙,怎的如此糊涂!
【但钱镠此人能力出众且运气极佳,在唐末那样混乱不堪的局势之下都能过得顺风顺水,也将吴越之地治理得蒸蒸日上,因此在他有生之年,这丹书铁券成了家族祠堂里的摆件,从没有用过。对了, 咱们现在熟知的那句古代最美情诗,就是钱镠写给他夫人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他不仅打仗一把好手、治理地方一把好手、疼爱妻子,就连文采也斐然。
钱镠便是这样的一个杰出的人。
之后,历史便来到了北宋时期,钱镠的孙子钱弘俶纳土归宋,保下了吴越国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为褒奖钱弘俶促成了大宋的统一,钱氏也荣登《百家姓》第二,钱弘俶本人在汴京也度过了好吃好喝、赏赐不断的余生。
甚至钱家的子孙在宋朝也一路平步青云。他的长子钱惟濬受封国公、节度使、中书令等职,其他儿子也在各地为官,另外有一个儿子钱惟演甚至官至宰执,往后数代钱家人都与赵宋皇室通婚。
他的女儿嫁给了宋真宗刘皇后的弟弟;孙子钱暧娶了宋仁宗郭皇后的妹妹;孙子钱暄娶了宋太宗的外孙女;曾孙钱恕也娶了宋太宗的孙女;曾孙钱景臻娶了宋仁宗的女儿……对比南唐李煜的凄惨,钱家在宋朝的确无比兴盛。
因此先前“多肉植物”那位朋友说,钱家兴于宋,也是正确的。
准确概括便是:钱家起于唐,兴于宋。
由于钱家在宋朝过得风生水起,而且大宋奉行“刑不上大夫”,对文官是百般优容的,因此钱家在两宋时期也是没什么机会用到那丹书铁券。
当时宋朝皇帝对钱家这丹书铁券也很好奇,宋太宗赵炅、宋仁宗赵祯、宋神宗赵顼都调阅过这份钱氏铁券,然后看完又原样赐还了。】
林菱一边看导航一边插嘴:“还蛮有礼貌的呢。”
北宋,赵匡胤笑道:“这是自然,我大宋皇帝待臣下向来礼遇,又怎会觊觎臣子之铁券,何况钱氏有功。”
随后他又注意到那三个皇帝的名字。
这就让他不由有点愣神。
另外两个仁宗、神宗就罢了,只怕隔了好几辈,不知其姓名也就罢了。但宋太宗赵炅?既然庙号为太宗,只怕是他的后继之君啊!
可是赵炅是谁?
他儿子兄弟里都没有人叫赵炅啊!
侄子好像也没有啊!
赵匡胤心下忐忑:难不成他的德昭德芳也如那明朝太子一般早逝?而他两个弟弟也比他早亡?他寿数竟如此之长吗?最后竟不得不从宗室里选新君?
但他没了儿子兄弟, 还有孙子侄子啊!为何要从其他宗室里选?
何况,宗室里有人名曰赵炅么?
赵光义也想到了这一节,不由面色苍白——他活不长久么?
怎会如此!他身子明明很健壮啊。
“传大宗正寺正司觐见。”赵匡胤也留意看到了弟弟那慌乱的眼神,决定先叫掌管宗室的官员仔细查一查可有人叫赵炅,如今暂且往下听,随后再寻机问仙迹这宋太宗究竟是何人。
【之后,时间便来到了南宋覆灭之际,元军攻破临海城,钱氏后裔钱叔瀤背上铁券南逃,却不慎落水而亡,铁券也就不知去向了。结果有一天居然被元朝一个渔夫捞鱼的时候捞了出来,钱家的十四世孙钱世珪听说后花了十斛谷子买了回来。那时候距离钱家丢失铁券已经过了五、六十年了,没想到竟然奇迹一般回到了钱家,真是奇事。
在元朝时期,元朝为了削弱各族反抗之风,维护其蒙古特权,便对华夏九州行“人种”之分,以便分而治之。元朝将天下之民按照征服或归顺时间先后,划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高到贱的等级,每一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地位,而原属南宋统治地域的江南人民因抵抗元军最为激烈、时间最长,所以被定为最低一等的南人,处处受到歧视与压制,出仕为官无比艰难。
因而在元朝一代,钱氏被世人称赞不忘故朝旧主,弃政隐居,他们大多潜心从事文教与商贾之事中,这丹书铁券也就跟着隐藏深山,算起来,从唐昭宗颁发给钱氏已经历了三个朝代,虽一直被钱家珍藏,却从没有用武之地。】
清雍正年间,雍正听到此处却难得冷冷一笑,半晌,只嘲讽道:“不忘故朝旧主?倒也说得不错。”他没再多说什么,坐在下首旁观仙迹的张廷玉却了然地微微垂下眼眸:都说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但当年那嫌弃水太凉、说头皮痒痒便率先出去剃发的钱谦益也是吴越钱氏。[注]
这对大清而言是个表率,故而当初清廷褒奖钱谦益受其礼部侍郎的官职。
不过令雍正不快的是,钱谦益若是顽抗到底,与他那两个好友河南巡抚越其杰、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一般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也算为前明尽忠,虽顽固不化,但也能叫人赞叹是根硬骨头。若是钱谦益一心降了大清,日后能一心忠于大清,也算条汉子,当时害怕豫亲王多铎发疯“扬州十日屠” 的汉人又不仅是钱谦益一人,多少汉人都变节降了,也不缺他一人。
可是他偏偏选择做那东倒西歪的墙头草,投降后得了礼部侍郎一职不过半年又辞官归隐,返回南京,从一开始对大明毫无留恋开城投降,之后又如此怀念大明、诋毁满清,暗中与郑成功联络,倾尽家产支持反清复明的势力,可那时候明朝气数早已尽了,再挣-扎又有何用?
以清流自诩,却首鼠两端,也不怪被雍正憎厌、令世人耻笑至今了。
张廷玉虽是汉人,但他也不大瞧得起钱谦益这居心反复的品性。
清朝,乾隆帝也十分厌恶钱谦益,他先前就禁毁了钱谦益的所有著作,还异常毒舌地评价其:“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认为他的品性比他那妾室柳如是都不如:“既不能舍命,犹假语言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偷生,冥漠不灵!”
【直到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听说钱家有这么一份数百年前的铁券,对此也很好奇,就下旨调阅,钱家第十五代孙钱尚德乖乖上献,朱元璋捧着那铁券正看反看,他这人也是个混不吝的直脾气,他发现这铁券上的字历经数百年都还清晰可见,便突发奇想想知道这字刻了多深,于是直接抽出佩刀往上一划,没想到直接把铁券上第一行最后一个“朔”字给刮掉了。
然后又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地还给了钱家人。】
林菱捧着手机“噗嗤”一声笑出来,哈哈大笑道:“老朱这家伙明显就没有人家大宋的皇帝有礼貌。人家借你看看你还给人家传家宝破坏了。”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总算从满脑子“老婆儿子都死了,老四还造-反”的无尽伤痛中走出来了几分,听见林菱的嘲笑声,他有点不自在,但还是强撑着没事人似的嘀咕了一句:“……谁知道那铁券那么不经刮。”
明明铁做的东西怎么那么不经刮!
他当时也没使多大力气啊!不就试试嘛。
最后他不是也还给人家了么,怎么就不礼貌了。
【不过啊,老朱这一举动,也算给钱家铁券上了个防伪标志,现在这个铁券被钱家后人献给了国家,如今珍藏在国家博物馆中,大家如果有去国博参观的,就可以看到铁券上数百年前老朱亲自划的那一刀了。】
朱元璋震惊:“钱家人居然舍得把这免死金牌献出去了?”
然后他又有点不高兴:哼,日后的钱家人如此敬爱他们的朝廷,这时候的钱家人怎么不知道主动把铁券送给咱老朱?
虽然他也不是很想要。
不就是唐朝的铁券么,咱老朱也颁发了不少铁券,咱才不稀罕。
不过后世朝廷得了这宝贝,为什么不放在自家内库珍藏,还建了个什么博物馆,让人人都能去瞧?不怕被盗贼惦记么?
【到了洪武二十四年。钱家出事了!时任建昌知府的钱用勤被查出贪腐之罪,被朱元璋下了大狱,总所周知,在洪武朝千万不能贪污,朱元璋砍贪官的脑袋,可是拉着九族一起砍的。
朱元璋制定了一个整肃贪污的纲领名为《大诰》,另外还写了一部《醒贪简要录》,里头规定了允许民间百姓发现官员贪污上访;官员贪污60两银子以上斩首。在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先后发起了6次大规模肃贪,共计杀掉15万贪官。
他为了惩治贪官,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刑罚:剥皮揎草——将人皮完整剥下来,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立于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此言一出,其他的朝代一下炸了锅。
那什么明朝,贪污竟要诛九族?
什么!贪污60两就要杀头?
什么!一共杀了15万官员??这明朝还有人当官吗?
什么!还要剥皮揎草?!
对官员文臣最宽松的宋朝臣子几乎都是浑身一抖。
60两银子,都不够他们逛一次窑子,请一个清倌陪着吟诗作对的。
“这也太酷烈了。”赵匡胤都忍不住捂着胸口,“才60两银子,即便贪了又能做什么呢?便是要惩治贪官、整肃吏治,也不该用如此重典。”
秦朝,嬴政也跟着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忽然觉着有点委屈,忍了又忍,还是气不过,重重一锤桌案:“瞧瞧那明朝,那群儒士,凭什么说朕暴秦?!”
他将来不过只是烧了点胡说八道的书、杀了四百多个骗他钱财的术士,就骂了他千百年的暴秦!简直不可理喻!
他与那朱元璋相较, 还不算仁慈吗!
连李斯此等罪臣,他都没有杀!
【大家可能会好奇,明朝的60两大概是咱们现在多少钱呢?根据《明史·食货二》载,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咱们现在的1132.8元,60两银子四舍五入往多了算大概是7万元。
其实也不少了,但对于咱们现在被查出来的那些贪污金额而言,简直是毛毛雨的毛毛雨。所以老朱的政策还是非常严厉的,尤其是带着九族砍头,那就显得更加严厉了。
毕竟咱们现在贪污也不砍头。
但说句难听的,朱元璋对贪官惩治得那么厉害,好似也阻止不了他的继任者们逐步抛弃了他的反贪理念和精神,到了中晚明时期还是贪腐横行,明末的覆灭甚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腐-败透顶,也算是一种讽刺。】
朱元璋气得浑身都抖。
中晚明依旧贪腐盛行……他还不够狠吗?他杀的贪官还不够多吗?
为什么那些人还要贪!为什么?
【如今说回犯了贪污罪被下大狱的钱用勤。得知钱用勤因贪腐被投入大狱,钱家上下都慌乱无比,钱用勤的儿子钱怞绝望之中忽然想到了那个一直供奉在庙社宗族中的丹书铁券,他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想着反正最坏也不过是个死了,便捧着那丹书铁券赶赴京城找朱元璋求情。
咱们要知道洪武二十四年的朱元璋可不是以前的朱元璋,这时候的他已经失去了能够稳定他情绪的马皇后、朱雄英,连能为臣子求情说几句话的太子朱标也重病缠身危在旦夕,他的精神状态已经有点儿不稳定了。
这时候的朱元璋自己颁发给臣子的丹书铁券都跟废纸似的,照砍不误,而钱怞带来的可是唐朝的丹书铁券,一朝天子一朝臣,这都隔了三朝了,这能有用吗?就算是钱氏族人,都没有对他此行抱有希望。】
明洪武年间,所有能看到仙迹的大臣们都是一头冷汗,他们低头用宽大的袖子抹了又抹,不敢抬头去看阴沉着脸的朱元璋,不禁都将灼灼目光投向了太医院的院判。
太医院院判莫名其妙:“?”
离他最近的某部臣子小声又恳切地对他道:“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和皇太孙的安康可就托付给你了啊!我们的性命……”也托付给你了!千万千万要保住他们的性命啊!
他们不想面对疯了的皇爷啊!
不是他们贪心,而是实在也想多活几日啊!
【没想到,也不知是钱怞运道好碰着朱元璋那天心情好,还是钱用勤贪污的金额并不大,朱元璋竟然真的在奉天殿接见了钱怞,还亲自检查了那个丹书铁券是真是假——倒是很难作假,毕竟那上面还有他自己二十年前砍的刀痕!
朱用勤就这么奇迹般被朱元璋赦免了,生性抠搜的老朱竟然还大方地将钱家被抄没的田产都还给了钱家。
数百年来,钱家这前朝的丹书铁券第一次派上用场,竟然是在明朝,更叫人津津乐道了。
后来明成祖朱棣为了怀念老爹,又调阅了一次钱家的丹书铁券,抚摸着上面老爹亲自砍的刀痕,还殷切嘱咐钱家要好生保管。】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的耳朵轰然一响,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
成祖!哈!被上了个“祖” 的庙号,老四果然是造-反啊!
他眼中含泪,心中却又好似燃烧着火焰,将他浑身上下都点燃了,他颤抖着手指点开了屏风前发言的语音输入框。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也是腾地站了起来,面色阴沉得几乎要滴下水来:“太子呢?给朕把那不孝子叫来!!”
龟儿!不肖子!竟敢给老子上这种庙号!
永乐帝如同要被吹炸的羊皮筏,满殿转悠到处找称手的东西揍人。
老子要打死他!!!
【不过丹书铁券的故事还没结束,还有一件好笑的小事——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也调阅了钱家的丹书铁券,这个比朱元璋还自我的皇帝,还在上面题了诗……怎么说呢?不愧是一生写了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诗的乾隆爷。】
林爷爷讲到这儿都忍不住笑了一下。
【咱们现在学的《全唐诗》一共收录了唐朝两千多位诗人一共四万多首诗,而乾隆绣口一吐,便是整个盛唐了。】
清朝,年迈的乾隆一开始很是不满道:“朕为钱家铁券题诗,乃是钱氏一族之幸,有何好笑?这老夫子怎能对朕如此不逊?”
后人简直不知所谓!
不过后来听林老夫子说起他的诗,他又不禁有一些小小地自傲起来,他写了诗也没有成日去数共有多少首,没想到竟有四万余首那么多!
不愧是他!
这时,林老夫子夸得也分外动听,真是比和珅还善于奉承。
朕绣口一吐,便是整个盛唐啊!
喜滋滋的乾隆还对身边的起居注郎官道:“把仙迹称赞朕诗文才情的话原样记录下来,一个字也不许错。”
起居注郎官:“……”
万岁爷……您真的确定仙迹在夸奖您么?
【咳。言归正传。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这一次赦免,钱家躲过了被灭门的危机,又延续了下来。而历史长河滚滚而逝,就在距离朱元璋赦免钱用勤的五百年后,吴越钱氏的第三十三代孙,呱呱坠地。
他被取名,钱学森。
护佑新种花的最强神兵利器也将在不久的未来,在他的手中诞生,震慑四方诸夷!】
林爷爷讲完了钱家的故事,后面又花费了一些时间讲了讲那钱学森的功绩,听得李世民眼中异彩连连:“原来那蘑菇蛋,是这钱氏后人造出来的!怪不得!怪不得后世朝廷如此看重他,林老夫子说得好!他是隐姓埋名,为国铸剑者,令人可叹可佩!”
秦朝,嬴政也向往道:“如此忠君爱国、能力杰出之雄才,恨不能召其入秦为官啊!有此一人,墨家子弟三千也弗如啊!”
(李斯:默默把自己缩了起来。)
墨家子弟:“……”陛下,请不要如此拉踩。
嬴政又想,不只是蘑菇蛋,林老夫子说了,后世还有很多能够飞跃数万里的国之重器也是他的功劳,就连后世第一颗升空的人造星星,也与他有关!
他还教出了许多厉害的学生!
若是没有他抛却了一切、冒着生命危险回国,后辈还要受外邦长久欺辱,此人乃真脊骨!
这时,讲得也投入的林爷爷才发现,不久之前直播间就有人问道:
【棣子,开门,是爹地:朱棣为何造-反?】
林菱这时也终于研究好了路线,正要招呼两个爷爷,就见林爷爷眯着眼仔细看手机上网友的提问,老花眼看得的有些吃力。
她本想走过去替林爷爷读,结果发现这个问题实在太过史盲,于是很看不过眼替爷爷回答了:
【朱棣为啥造-反?为了活命啊还能为啥,谁叫八八选的好太孙,一上位就暴力削藩?朱允炆上位好像就一年吧, “五王同削”,一口气削废了朱棣五个弟弟!处死的处死、囚禁的囚禁、流放的流放。
其中,年仅二十八岁的老十二湘王朱柏被朱允炆逼得举家自-焚而死,如此岌岌可危的情形之下,朱棣也还没造-反,他乖乖交了兵权、把儿子全送去京城当人质、装疯卖傻以求一线生机,但就算做到如此卑微的地步,还是躲不过侄子的忌惮和重重兵马围困北平,眼见这屠刀马上就要砍到他脑门上了,全家性命攸关,他还能咋办?他也想活着啊!】
什么?处死、流放、囚禁!!
老四装疯卖傻都不行!
皇子堆里一片惊诧哗然,反应过来后便纷纷冲过去抱住了朱标的腿,委屈巴巴地哀求道:“大哥!救救弟弟啊!”
朱标面色煞白,他紧紧攥紧了拳头,弟弟们的目光好似利箭好似顷刻间穿透了他的骨骼,他怒骂道:“如此不肖子!日后便该溺死!”
朱元璋却呆呆的,好似没有反应过来,他扭过头望向自己那十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如今大多都还是少年郎,胡须都还没长齐。
尤其老十一朱椿,朱椿是如今的他最年幼的儿子,年仅三岁,他生得白胖可爱,被乳母牵着也来聆听仙迹,小小的孩童长得才只有朱元璋腰下那么一点高,而他也正用一双清澈的眼眸,懵懵懂懂地回望着朱元璋。
仙迹提到的他的十二子朱柏此时甚至还没出生,可是他却已经知晓了那孩子让人不忍猝读的惨烈死讯。
朱元璋虽然偏心,但他对这些龟儿也是很溺爱的,老-二朱樉多行恶事,时常挨朱元璋的怒斥,但他却还是将他分封在一度想迁都的西安。老三朱棡性子残暴,数次以奔马缚人,车裂之,朱元璋大怒,说要废了他的王爵,但朱标为弟弟求情,他便就坡下驴,终究还是没舍得。
连这俩劣迹斑斑的儿子他都多有包容,何况其他乖巧懂事的。
他重新建立分封诸王的制度,除了有拱卫京师的意图之外,也是想让儿子和子孙都能永世享荣华富贵,因此,听到这还不知哪儿冒出来的孙子,仅仅一年,便废了他五个儿子……
“鳖孙……老子要杀了你……”
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半句话,便两眼一翻,“嘎”地一声又栽倒在地。
“快!快救皇爷啊!”
林菱可不知道大明朝洪武年间如今有多混乱,也不知因她说的这几句话,大明朝差点直接就要换了新皇帝了。
她终于摸清楚了该怎么走回酒店,于是挥挥手和大家拜拜:
【今天直播先到这里啦,我们回去休息下,下午见!】
作者有话要说
注:之前有看到别人说钱谦益不是吴越钱氏,因此去查了吴越钱氏传芳谱(家谱):
里面记载:本支名人:(明)钱谦益,字牧斋,官至礼部尚书。又有注明:此书名人表中钱谦益刊为钱谦,据《解冻家谱文化》中所载考证应为钱谦益(武肃王为两书同一始祖)。
百科中也写钱谦益是吴越武肃王钱镠及宋代名臣钱惟演的后裔。
所以采用了钱谦益为吴越钱氏后人的说法。
还有就是吴越王被车神毒杀的传言,目前大部分史学家已经认为这是一种谣言了,据说吴越王是死于高血压~
所以本文采用了这一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