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三家分晋是什么?】
【哪三家分晋了?】
一时之间,伍爱华的弹幕中含“晋”量过高。
看到这些话语,伍爱华很是奇怪:观看历史类博主的观众,会有这么多人都不知道三家分晋吗?
在很多人询问的同时,也有弹幕催促伍爱华继续说法制内容,不要关注那些奇怪的弹幕。
【三家分晋什么的,查查就知道了,主播别管,继续说!】韩非发出了一条弹幕。
亲眼看到韩非干了什么的荀子觉得一言难尽,不过自己这个弟子是韩国王室,不想让自家祖先被清算也很正常。
伍爱华本来也想要直接略过这些内容,但是突然看到和自己联络的网警在镜头背后举起了小黑板,小黑板上写着:按照弹幕要求说说三家分晋的内容。
伍爱华虽然不解,但是警察叔叔都这么说了,作为守法公民,当然是照办。
“三家分晋是什么?这其实是我们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总结,”虽然没有提前做功课,但是主要内容伍爱华都是有印象的,于是顺着弹幕就说了起来。
在伍爱华说话的时候,网警们正在实时抓取弹幕。
“刚刚说起三家分晋的时候,弹幕有一次爆发,如果后台数据没有错,应该有数万人询问三家分晋的问题,并且后台监测显示是真实账号。”网警和领导汇报道:“考虑到观看人数如果真的有三百亿,这个人数占比并不多,但是突然性的爆发很可疑。”
技术网警报告完,边上负责文本分析地说道:“我通过数据整理了这几万条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应该不是水军所为,很多语言习惯并不相同,表达的情绪也截然不同,表述虽然大同小异,但是不可能有水军雇佣那么多真人回复。”
听着手下的汇报,公安的领导也很头疼,好在自己只是打下手的,真正要头疼的人是负责国家安全的部门,毕竟这件事情有很大概率是外国人搞出来的。
后方的追踪、分析、判断伍爱华一概不知,她就是按照网警叔叔的要求,科普三家分晋的内容。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伍爱华说道:“我们通常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国为什么会比春秋多了两个国家呢?就是因为三家分晋。”
伍爱华说到这里的时候,晋王们都着急了:能不能赶紧说说哪三家怎么分了晋啊!
“晋文公在任的时候,在晋国的朝堂上列了六卿,这六卿一直把持着晋国的军政大权,被称为列卿,他们分别是韩、赵、魏、智、范、中行氏,而后代代相传。”
晋文公闻言点头,自己确实设置了这六卿,难道是这六卿当中的三家瓜分了晋国?
边上听伍爱华科普直播的网警忍不住对同事说:“这没几把刷子还真不能做主播,搁我,谁能记得是晋国哪个国王在任的时候设置的,又哪里记得除了韩赵魏之外其他卿的姓氏?我中考考完就完全不记得历史学了什么了,毕竟我是个理科生啊。”
同事听完不禁感慨:“像我们这样脑子空空也挺好的,不然搞不好和这个小姑娘一样倒霉。”
倒霉的小姑娘伍爱华还在矜矜业业地科普:“后来赵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赵韩魏又联合灭了智氏,此时晋国王室已经名存实亡了,所有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韩赵魏三家手中。”
“后面,在一个我记不清的年份,等我查查,”伍爱华迅速打开“三家分晋”的百科:“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当时被册封的三个人是晋大夫魏斯、赵籍、韩怒,废晋静公。”
伍爱华这话说完,晋文王冷笑:“好好好!韩赵魏!”
历代晋王或愤怒或悲戚,其他朝代的人则是激动:“三家分晋是公元前403年!后面的时间都可以确定了!”
天知道,古代苦公元纪年久矣。
伍爱华这时候还不忘发散说道:“所以我就不明白了,张良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啊?是因为想要当忠臣吗?可是张良家虽然世代相韩,但人家韩王室也不是什么忠臣,我经常想,张良忠于韩国是因为忠心,还是因为需要表现出忠心呢?”
伍爱华说起张良刺杀秦始皇的时候,弹幕又有了一个小爆发。
【张相忠义两全】
【张良在哪里刺杀的?】
【张良怎么刺杀的?】
【做得好!】
网警紧急给伍爱华暗示:多说说张良,搅动观众情绪!
伍爱华这时候紧跟着说道:“如果是因为忠心,为什么后面帮助大汉又可以了呢?”
此时的弹幕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
【秦和汉能一样吗?秦灭韩国!】
【张相助汉是顺应时势,他也没有助楚,确为韩国忠臣!】
在弹幕爆发的时候,网络攻坚人员都忙成了八爪鱼。
伍爱华看到网警示意,继续说道:“当然,张良也没有帮助其他六国之人,从这个层面,他确实没帮韩国的仇人。”
说完这句话后,伍爱华按照之前的安排,继续说三家分晋。
“为什么其他四国诸侯国都没有存在被瓜分的情况,晋国却出现了呢?”伍爱华提出了一个钩子。
弹幕中很多人都好奇地问了出来。
【因为晋国后几代国君都没有作为?】
【其他不是没有,而是没来得及?有晋国前车之鉴,所以最后没有发生?】
伍爱华看着弹幕,才继续说道:“三家分晋最重要的战争是晋阳之战,但是在晋阳之战前,晋国就已经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首先,就是晋无公族。”
“晋无公族,是晋国成为春秋一霸的起点,也是晋国最终消亡的根源。”
伍爱华这话一说,已经称霸春秋的晋文公紧紧盯住天幕。
果然,天幕的弹幕中出现了相关内容。
【晋无公族,所以人家肉都烂在自己碗里,晋国的肉烂在了别人碗里】
【这是不是后来刘邦册封了那么多刘姓诸侯的原因?】
【我宁愿相信刘邦和朱元璋一样舍不得家里的废物吃苦,也不愿意相信他这是吸取了晋国和秦朝的教训】
【总觉得刘邦不可能这么英明神武,毕竟后来汉朝也有七王之乱,不就是刘姓诸侯搞出来的吗?】
【但是说实话,异姓代替公族在晋朝舞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也确实比血脉产生的公族有更大概率更有能力】
【我觉得晋文公做的最不对的一点,就是他居然让六卿可以继承,你家子孙不能代代出贤人,这六家就能吗?】
晋文公立马站了起来。
这次,弹幕轮到韩赵魏三家骂骂咧咧了。
第42章
晋文公紧盯弹幕:如果不给世卿待遇,怎么能够吸引人才呢?
韩赵魏三家人已经骂开了。
现代的弹幕这时候却是为了刘邦吵架。
【刘邦虽然性情疏散,但是人家脑子是很好用的好不好?】
【不会真的有人以为一个普通小混混就能开国吧?起于微末的开国帝王能有几个?刘邦和朱元璋册封藩王是因为当时的中央没办法有效统治地方,所有需要藩王形成实际掌控懂不懂?】
网警抓去弹幕文本,发现弹幕完全是割裂的几个集团各说各的,报告拿去领导那里,汇报人还在奇怪:“什么时候春秋时候的国君也有这么高的人气了?”
好在还有人的思路跟着主播走,所以晋文公也看到了一些办法。
【不封异姓王,封公侯不封地,世代降等,开科举制,这都是古人摸索出来的办法】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道:“晋无公族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
“一开始是‘曲沃代翼’,是晋国君和曲沃武公知见发生了内战,曲沃恒叔、庄伯、武公三代相继对晋国君一脉动手,前后驱逐甚至诛杀了五位国君,最后以小宗代大宗,成为晋国国君。”伍爱华说着:“很多人认为这是春秋礼崩乐坏的开始,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的改变,让小宗也能替代大宗。”
“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因为恐惧会有其他小宗替代自己这个大宗,杀掉了其他公子。”伍爱华一边说一边查找资料,对着手机读出来:“《左传》是这么记载的:‘东,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
“在晋献公杀群公子后,就是骊姬之乱了。”
“古代人争权夺利,但是总喜欢把女人牵扯其中,给她们安上一个红颜祸水的名头,出名的例如妲己西施杨贵妃,不出名的例如骊姬。”伍爱华这话是真的想说:“就好像没有这个美女,那些动乱就不会发生一样。”
“根据历史记载,骊姬之乱时骊姬离间了晋献公和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之间的父子兄弟情,最后导致群公子尽被逐,晋文公也流亡国外十九年。”
“哦,对了,公子重耳就是晋文公,这个可能有观众不知道,我多嘴一句。”
“在历史的记载中,骊姬姐妹就和赵飞燕赵合德一样,一对妖妃姐妹花,但是事实上历史都由胜利者书写,骊姬姐妹就是在为自己儿子争权夺利,只不过最后失败了罢了,说起来,汉武帝亲娘和姨母也是汉景帝后宫的王氏姐妹花,她们干的事和骊姬姐妹也没什么差别,都是想让自己的小儿子登基,所以要去搞那些有竞争力的大儿子们,差别无非是王氏姐妹成功了,而且刘彻真的很有能力罢了。”
“赵飞燕赵合德也就是没孩子,但凡有孩子,名声可能就不会那么差。”
“历史真的很喜欢污名化女性野心家,似乎女性只要有野心、只要对权力表达出渴望,她就是个面目可憎的坏女人,如果当了太后儿子继位尚且好说,后任帝王重要粉饰一下亲娘的品德,不然自己也会被质疑,如果没当成太后又或者继位的不是亲儿子,那除非天天吃斋念佛人畜无害,不然你就是仳鸡司晨妖妇乱政。”
“其实这样好没道理,生而为人,女人首先也是个人,是人就有欲望,男人能有野心家也能有食草系,凭什么女人就不能有野心?”
“古人对女人最大的误解恐怕就是觉得那些看起来柔顺、不争不抢的女人是真的表里如一,”伍爱华只觉得好笑:“我们从六岁开始的义务教育,有多少班长委员都是女性?她们难道都是老师指定的吗?很多都是自己报名参加班里的选举的。”
“不管男性女性,很大一部分人天性中就是想要掌握更多的权力,享受当领导的快乐,有野心有欲望从来都不是什么贬义词,相反,就比如我们求学,只有具有足够求知的欲望,才能够一步一步探索知识的边界,精进自己的学问,完全没有欲望的人,早就在攀登的途中被人甩下了。”
伍爱华说起这个话题,弹幕一时之间爆发地更加厉害了。
【赞同!女性也可以是野心家!】
【她们有野心的样子闪闪发光!】
【女子就应以柔顺为要】
【女人如何能够这般?世风日下!】
网警发现弹幕更加多了,而且更多的是反对博主说法的弹幕。
“这些人的想法和社会主流怎么这么不相符?”网警奇怪地嘀咕。
“对啊,就算网上有那么一些思想不开化的人,但是也不会有这么多吧?这比例看着就不对了。”另一个网警小姐姐也附和着。
国家安全部门做用户画像的工作人员头大地又作废了一版画像。
伍爱华没有理会弹幕中一些奇怪的发言,继续说道:“因为这三件事情的发生,晋国没有同宗公族,但是却在晋文公时期有了六个异姓士卿。”
“这六个异姓士卿互相攻伐、争权夺利,最后智家权力最大,执政晋国,智伯瑶要求韩赵魏三家献给晋国一百里土地,三家都不愿意,但是最后因为惧怕,韩、魏先后献了,赵家不肯,智伯瑶就让韩、魏和自己一起攻打赵家。”
“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三家分晋应该是智、韩、魏三家分晋,但在晋阳之战中,因为赵家固守晋阳,智伯瑶两年多都没攻下,看到晋阳城东北的晋水,想了个损招,计划把晋水引来西边淹了晋阳城。”
“因为智伯瑶这招太损,韩魏两家的封邑也有河道,担心智伯瑶故技重施,两人一琢磨,在赵家派人来游说之后,反过来和赵家一起攻打了智伯瑶,杀了智伯瑶之后,为了免除后患,直接攻打了智家的封邑,杀了他家全家二百余人,平分了智家的土地,一时之间天下惊之。”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进还有生路,退恐怕会死,”伍爱华说着:“于是三家人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让使者去见了走完,让周王给三家人封为诸侯,当时在位的周威烈王是比较能屈能伸会看脸色的人,当即同意了三家的要求,支持,韩赵魏加上秦齐楚燕,战国七雄自此到位了。”
伍爱华难得没有偏题,一口气说完了三家分晋的始末,古代大部分的民众却一时之间没有言语。
在很长的时间内,能够读到这些历史的,只有那么寥寥几百几千人,古代大部分平民第一次听说三家分晋的故事,一时之间不由为其中的波澜壮阔愣了神。
直到因为弹幕减少,伍爱华接收到网警小姐姐的提醒,开动脑筋张口就来了句:“要是让儒生总结三家分晋和晋阳之战,是不是也要说智家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韩赵魏这种背离旧主,也算是儒家的仁义吗?”
【竖子尔敢?!】古代儒生拍案而起。
第43章
古往今来,学儒者几何?
又有多少人支持仁义的观点?
伍爱华这话一说,就捅了马蜂窝了。
【无知之极!孔孟之道如何能这么戏谑地说出?】
【君子仁义,竟会被鄙视,人不知礼,和畜生何异?】
监控内容网警小哥哥小姐姐们就看到弹幕像是下雨一样飞速刷新许多。
负责抓取的小姐姐来了句:“完了,电脑卡死机了。”
这可是现在普通商用中最高端配置的电脑,除了实验室之外,没有电脑的算力比这几台高了。
公安负责人看向某些神秘部门的领导:“可以申请用实验室那些大家伙吗?”
神秘部门看向国家安全部门。
国家安全部门:“我去请示一下。”
后方人员去请示的时候,伍爱华还抗在第一线,试图挑动某些观众的神经。
一直在古代观察为什么法治进程下降的高维存在看到好多人愤怒的样子,立马联系了水军工作室:“你们赶紧控制一下啊!”
水军工作室的人瞬间反应过来,看了一样潜伏在自己身边的“同事”。
老板也看了眼同事,回答道:“马上。”
大家按照金主的要求,又在伍爱华的直播间进行了引导。
【主播这样说容易产生争论,万一被网暴就得不偿失了】
【不管怎么说,孔孟之道都是东亚文化认同的一部分,小姐姐这么说就过分了】
【你是不是又跑题了?三家分晋说完了,不是要继续说春秋立法?】
仗着国内大环境的思想开放,不用担心荣誉谋杀那些鬼东西,伍爱华也没什么不敢说的:“哦,我忘了,孔子后人都跪的容易,其他儒生跟着胜利者后面想要抢骨头吃也是正常的。”
“所以说到底,仁义是用来约束他人的手段,不是约束自己的手段。”
关注弹幕的一个小姐姐忽然说道:“我抓到一些被自动屏蔽的弹幕,他们引经据典地骂得好脏啊。”
边上人凑过来看了眼,不由感慨:“别说,这群人古文功底还挺强?”
这话一说完,听到的人都反应过来:之前一直怀疑是外国势力,但是外国哪里来这么多精研中华古代文化历史的人?
他们要是懂那么多,他们也就是华夏人了,毕竟我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被我们用文化同化的异族,几代后就是我们汉族人。
五胡乱华之时,不少少数民族都改了汉姓,后来也都成了汉人。
衣冠南渡之前,南方也不过都是蛮夷,后来也成了水墨江南。
七擒孟获之前,川蜀几乎是异族,最后也成了鱼米之乡。
真要是哪个国家的人能把汉族文化学到这个地步,那他们和华夏海外分夏有什么区别?
大家都确定,现在没有这种国家。
也是因为这份确定,在看到弹幕之后,所有人都在脑海中想象了许多种可能。
不会就是查个国外的势力,就让自己见证历史了吧?
“就好比我们之前说过的妻妾制度,皇帝要求自己的大臣们都要做有道德的人,自古以来万万没有妾室凌驾到妻室之上,这大臣还不被弹劾的,但是皇帝自己却能够这样干。”
“那种皇后选择世家大族的还好一点,皇后家族失势之前,皇帝和宠妃没事也不会去挑动皇后的神经,像是明朝那种选小户人家女儿当皇后妃子的,那宠妾灭妻的频次完全不必说,宠妾灭妻是必然,宠妻才是偶然。”
伍爱华这么一说,之前被她嘴的不少人都冷笑了。
【女人,也就是总是妻妾那点事】
【女人就是这样的,大丈夫立于世,女人却只知道后宅那一亩三分地】
【还以为有多少见解,结果读书不还是为了争宠?】
显然,已经有人把伍爱华当作那种通过才女名头邀宠的女人了。
网警小姐姐看到就是冷笑:“呵!”
这招要是放在十年前,可能伍爱华真的就上当了,为了证明女人不会总想着妻妾那点事,就不会再说这个话题。
但是这群古代男人面对的是经受过网络时代洗礼的伍爱华。
看到这些弹幕,伍爱华就笑了:“不会吧,我只是说说古代皇帝,就有人受不了了?赶紧把我打成只知道妻妾那点事的女人?你们又试图占据什么制高点呢?”
伍爱华这么一说,很多原本因为这些男人的话语而觉得即使后世也逃脱不了妻妾的女性都不由抬起头来。
“你们确实不想着妻妾,只是想着齐人之福罢了,赚钱第一要事,娶妻生子。”伍爱华淡淡地反驳,甚至都没有因为这些话生气。
见得多了,也就免疫了,这些古人的手段都只是毛毛雨而已。
和弹幕吵了一架,伍爱华才看到网警小姐姐示意自己继续科普。
这些网警都是伪装成了直播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呆在伍爱华身边,因为水军那边已经收到“严厉”的催促,大家才提醒伍爱华不要继续挑动观众,先继续科普。
高维存在本来就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看到伍爱华身边有了工作人员也没察觉不对,毕竟这年头直播的主播身边都是一大群人,高维存在自以为伍爱华有了点人气,所以就有了团队,并没有去查询这方面的消息。
于是,在高维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华国人已经将它分析了几轮了,只是还没敢往外星人身上猜。
关于跑题怎么拉回来,伍爱华是有经验的。
因为她是个跑题博主,所以甚至都不用多解释什么,只需要说一句:“哈哈刚刚好像又偏题很远了,让我们回到正题?”
从高维存在到观众都适应了伍爱华离题三百里的风格,没有任何人发觉不对,听着伍爱华继续说道:“咱们刚刚提到,楚国和晋国率先开展了变法。”
“事实上,大家看到我刚刚总结的楚国和晋国的变法,也可以看到一个特点,就是这些法律更加的俗世化,对于很多生活中的细节也有规定,比如规定了王宫侍卫怎么保卫王宫。”
“其实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律从神的权柄变为了人的权柄。”
“这其实是法制的一次大进步,”伍爱华说道:“西方甚至到文艺复兴阶段才真正进入了这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个非常大的特点,我前几期直播也说过的,就是成文法。”
“在春秋时期,我国才有成文法出现,最先是郑国的刑鼎,紧跟着晋国也铸造了刑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此外,郑国还有竹刑的形式,将刑律书写在竹简上。”
“其实,这也是法律世俗化的一种体现,因为有了成文法,所以有更多的人可以知道、了解、传播法律的内容。”
“在那之前,只有神和神的使者能够学习、了解、解释法律,成文法颁布之后,所有识字的人都可以学习、了解并且试图去解释法律。”
“这里值得提出的一点是,成文法的颁布在当时是受到一些贵族阶级的反对的,其中最有名的反对者就是孔子!”
“没错,我将孔子算入了贵族阶级,”伍爱华非常肯定地说道:“因为孔子自己说了:今弃是度也,而为刑定,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刑鼎公布了,贵族和民众一样要遵守成文法,那么贵贱差异怎么区别?”
伍爱华翻译完之后,emm了一声,才继续说道:“别管人家贵族接不接纳孔老爷子,他确实是个精神贵族人,就是不知道他犯法,能不能和贵族一样从轻减轻处置?”
自从伍爱华说完精神法家人之后,古人都理解了精神某某人的意思,听到伍爱华说孔老夫子,有人涨红了脸,有人却觉得理应如此。
【孔夫子地位尊贵,自然是要和贵族一样享受特权】
【先圣是为了确定尊卑体系,何曾是为了自己?】
【孔圣人本来就应该是贵族毋庸置疑】
【一个私生子也能被称为圣人?】这是百家其他家人说的。
伍爱华没想到,这把没人骂自己,而是他们自己就吵起来了?
“其实,这是因为孔子尊崇的周礼是奴隶制的周礼,而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已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所以不管孔子多么担忧礼崩乐坏,这礼崩乐坏是必然要进行下去的。”
听到伍爱华这番话,孔子不由叹息:“复礼之日,竟遥遥无期啊!”
“成文法的公布提高了法律的地位,也促进了民众的知晓、遵守和执行,”伍爱华歪头:“也许孔老夫子需要学会一句至理箴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故纸堆没人提,并不是没人想到,而是它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啊孔夫子!”
孔子迷茫了一瞬,又紧跟着坚定起来:国君们不试试丘的理论,如何知道不合适呢?
第44章
搁在之前,国君们也许会试了才知道合不合适,但是现在春秋战国的国君都知道:不合适!
就是要用儒家,那也要以法家为根基,披一个儒家的外皮就是了!
兔子提到的治国之道很好,现在是我们的了。
当春秋战国的霸主们都采用了伍爱华提及的治国办法,谁也不知道这个平行时空的历史会走向何处。
伍爱华已经开始了下一个模块的诉说。
“春秋时期的法律,主要集中在行政法、经济法和军事法规上。”伍爱华解释道:“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国君们变法是为了国家强盛,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更多的土地,甚至于说是为了吞并其他国家。”
“既然抱有这种目的,那么国君们肯定要想着怎么富国强兵,所以行政法、经济法、军事法就是首当其冲要改变的地方。”
“行政法主要是为了选拔人才,左传有记载,晋国和郑国的变法都涉及了如何选拔官吏,主要是以贤能为准。”
“春秋时期的经济法,涉及到农业相关法律、税负等,比如齐国规定了不允许错过农时,此外还有禁渔、禁猎等为维护可持续性发展而订立的法律,正如孟子所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至于说军事法,就很明显是为了能够在战争中获得主动权,晋国就有很严格的军事法律,齐国也有规定,平时为农,战时为兵。”
“这种说起来很像我们现代的民兵制度,但是不管是战略理解还是组织性,当时的部队都完全无法和现代的民兵相比,”伍爱华说着又想起了一事:“之前不是有号称穿越三大法宝吗?我记得就是赤脚医生手册、民兵训练手册和军地两用人才技术丛书。”
“据说经过军训的大学生,在古人看来就已经是很有纪律性、服从性的强兵了。”
听着伍爱华这话,很多帝王都不解:“大学生,说的是国子监的学生吗?学生还要军训?”宋仁宗奇怪道。
也有帝王觉得这主意不错:“之前居然还有学生想要退学!我看这些学生就是日子过得太好了,是要给他们多吃点苦头,才知道报效朝廷!而且他们多练练也有好处,万一以后需要任武职呢?”朱元璋说着。
朱元璋说完这话,所有臣子皇子都嘴角抽搐:皇上(父皇)您还记得您砍了不想读书的那个学生吗?从那之后,太学和国子监里的学生们可都是拼命读书了啊。
说完这点之后,伍爱华还不忘骄傲地说:“要是我们回到古代,高低也能做个百夫长吧?”
导师在一旁听伍爱华的畅想听得嘴角抽搐:还你能当百夫长,你想的美!
伍爱华这么一说,倒是有很多现代观众跟着凑热闹。
【我我我,从小大队长、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我能不能混个千夫长?】
【那我作为寝室长高低也是个伍长了吧?】
【在下工头,手下也就那么几百个兄弟,是不是有什么五百夫长?】
看着那些话语,伍爱华的导师只觉得好笑,伍爱华反而认真回答他们:“那可不,知道为什么革命要组织罢工罢学吗?咱们学生和工人的组织性,天然就能转化为军队!”
听到伍爱华这话,导师就是一声咳嗽:你这丫头怎么什么话都往外面说啊!
这么想着,导师打量了一下周围工作人员的脸色。
工作人员们脸上并没什么变化,伍爱华又没有说什么错误的东西,这事只要好好学政治,都是常识罢了。
只剩下古代国君,有人心向往之,比如晋文公:“天然能够转化为军队的人,如果我国农民也能这样多好!”
也有人心里担忧,譬如堡宗:“要是有这种存在,夜里如何安眠?”
别管他们心里想了些什么,伍爱华这话真的是自己突然想到的,不是根据网警的指示说出来的,所以说完之后她也没有扩展,只是惯例跑题后紧跟着说道:“除了军事制度外,春秋的司法制度和西周也有不同之处,每个国家的设置都不尽相同。”
“比如说晋、郑、鲁把司法官称为司寇,楚、陈、唐等国家则是把司法官称为司败,”伍爱华说着又想起来:“说起来孔子还当过鲁国的大司寇。”
“要么说孔子时贵族呢,那时候的司寇位高权重,据说是贵族世袭的岗位,孔子能够担当鲁国的大司寇,和他当时的名声有直接关系,他大概在年近五十的时候被鲁国任命为地方官员,而后升职去了中央,先是管工业制造,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鲁国的大司寇,这也是孔子当过的最大的官。”
“其实鲁国给孔子大司寇,是对于孔子当时政治地位和号召力的体现,不过孔子这官也没当多久,据说三个月就被其他贵族赶下了台。”
“孔子虽然干了两三年就下台了,但是孔子这条路的存在,给了后世很多儒生一条思路。”伍爱华说着又不知不觉偏了题:“后世很多儒生考不上科举,或者考上科举但是不懂怎么当官一直蹉跎没办法升职,就会放弃科举或者辞官跑去教书育人、著书立传,名气出来之后就会成为当时的大儒,然后借用名声来获取权力。”
听到伍爱华说出这一点,很多大儒都忍不住冷汗:这兔子怎么什么都说啊?
不管伍爱华想说什么,大儒们都没办法阻止,于是只能听着伍爱华继续说道:“这些大儒获取权力的方式有几条。”
“第一是朝廷直接征招他们进入朝堂,成为皇子的老师或者某种官员,获取了实际的权力。”
“第二种是通过送自己的学生们进入朝堂,变相施加自己的影响。”
“第三种是利用自己的名声号召士林,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第四种则是通过影响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从而让社会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伍爱华这话说完,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原来除了科举之外,还有这么多条路吗?
“学而优则仕,是古代学子一直以来认定的事情,”伍爱华说着还特别不解:“我也是不明白了,学习好的一定懂怎么做好官吗?做官就用做官的考核,何必考核如何做学问?”
“古代科举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你在写完申论和公文写作后,还让你进行文学诗歌创作。”伍爱华说着就摇头:“作诗和做官之间明明一点联系都没有?!”
“典型的例如悯农的作者李绅,”伍爱华举例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李绅可算不上什么能臣好官。”
“而且最可怕的是什么?”
“是唐朝科举还知道考明经、明法、明算,选择性地选拔翰林院和礼部、刑部和大理寺、户部和工部的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结果在明清的时候,大家做的都是让适合搞文学创作、针砭时弊的人跑去算账判案!”
“官员们从小只读圣贤书,如何能够懂得这些东西?于是钱粮师爷和刑名师爷也就应运而生。”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伍爱华说着:“想来这支付幕僚的费用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
“不过我们还有一个理解,说这个三年清知府的清,说的不是清廉的清,而是说当三年大清的知府,可以拿到十万两银子,大明的却没有。”
“其实吧,大明不是没有知府能拿到这个数,只是这种事情还需要看年头,要是搁在朱元璋和朱棣那个时候,人恐怕没了,要是搁在嘉靖万历那时候,更惨了,搞不好要贴钱上班。”
“毕竟人在官场,如果被分配去容易背锅的岗位,很可能就会很惨地成为替罪羊,不想死的话就必须要贿赂上级和吏部官员,调去一个安全点的岗位。”
“可以说,当时很多官员都是在贴钱上班,因为他们的工作不仅没有油水,还需要孝敬上级,有些岗位还能够搜刮民脂民膏,有些岗位就是只能靠豪商支持、家族经商或者夫人的嫁妆。”
“明朝时期,很多获得了举人甚至进士功名的普通人家孩子,会选择回到家乡做一个富家翁,开设学堂教育当地子弟,通过面对天地的额度,和商人的投资、挂靠,过上跨越阶级的生活。”
“那时候有句话,叫做穷秀才、富举人,就是因为举人功名已经可以候补做官了,而且举人拥有免税额度的田地远超过秀才,会引来很多人来投靠,通过给举人好处的形式躲避田地的税收。”
伍爱华这话一说完,冯梦龙就笑了:“没想到这兔子对我们的生活也很了解。”
唐寅更是投笔喝酒,醉着说道:“官场之可笑,连兔子都知道!”
明明知道自己没有作弊,但是就是没了仕途,这又能去怪谁呢?
伍爱华这时候忍不住叹气:“所以封建王朝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循环,就是这些不需要交税的人多了,很多人名下都有不需要交税的田地,这些地方交税少了,国家还是需要那么多税收维持啊?不只能让普通百姓的田交更多的税钱?”
“普通百姓撑不下去,先是卖田卖地做佃农,而后卖儿卖女做奴才,最后什么都没有的可以卖,一无所有只等着饿死,可不是只能反了重新清盘,让天下不要交税的人少一些、再少一些?”
“于是活不下去的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只要贵族死得够多,再次开国后就会轻徭薄税,人们又能活下去了。”
“一条路被软刀子割且必死,另一条路豁出去个痛快九死一生,我想问问那些古代的皇帝官员,扪心自问,你要是农民,你怎么选?”
“农民起义中的农民,不过是向死而生罢了。”伍爱华一声叹息。
伍爱华这话说完,高维存在开始跳脚。
“她这么又说这些,我的进度啊!”
跳完又开始说水军:“让你们引导她,又让她说这些体制政治问题,你们要是这样,我可要算你们违约了!”
看到高维存在的话语,水军老板和潜伏进来的工作人员对视一眼,连忙低头说道:“这位老板,我已经亲自盯着了,但就是我们发弹幕再快,也没有她说话说得快啊。”
听到水军这话,高维存在不得不承认有道理,但是水军没错,伍爱华不知道自己面对古人也没错,难道就活该自己的作业不合格吗?
第45章
高维存在很不满,却又不知道要去追究谁的责任。
网警们却有了意外收获:背后势力不希望伍爱华说政治体制问题!
说起政治体制问题,网警们又把目光聚焦到了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毕竟他们是老作案人了。
目标再一次偏离之后,这些网络上的高手们和暗处战争的高手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再次排查了一遍。
只是最后依然没有得到能够强有力说服大家的结论。
当然,这都是后事,此时,因为伍爱华说的话,弹幕的数量骤然降低。
普通百姓不懂这些,不知道说什么。
帝王将相中大部分人都懂,但是他们更不知道说什么。
只有略懂一点的百姓和锐意的改革家们还在弹幕上活跃。
所以伍爱华很快就看到了一条弹幕:【那么土地制度还能怎么改革呢?】
伍爱华闻言说道:“我不太懂经济学,也说不好土地制度如何改革才是好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这么多聪明人,现在的土地制度肯定是有可取之处的。”
看着【能详细说说现在土地制度吗】的弹幕,伍爱华继续说道:“我们国家现在的土地制度,就是所有土地都归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
听到伍爱华的话,高维存在犹豫:“说土地制度……吗?”
水军工作室在暗示之下连忙说道:“我们土地制度那么确定,肯定没有什么争论的地方的!让她转移一下话题也好。”
高维存在闻言,分析了一下,觉得确实有道理,就默许了伍爱华继续说下去。
“如果放在古代,我觉得集体所有这一条走不通,因为但是都是聚族而居,如果集体所有的话,无非是土地又给了那些宗族,而且宗族大宗不需要巧取豪夺,就已经掌握了整个宗族赖以生存的所有土地。”
听到宗族巧取豪夺,有老妇人留下眼泪:“我们家当初的产业,如今都成了族长族老家中的。”
“娘!儿子一定好好读书,中个进士回来,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家了!”某少年立志道。
古往今来无数张面孔在少年身上重叠,是屠龙者终成恶龙,还是矢志不改,都有对应的故事流传。
说完古代不适合集体所有之后,伍爱华才继续说道:“这方法要开国之君或者手上有强权能够对抗既得利益者的君王,将所有土地都收归国有,当然,收归国有不是说全部没收,而是支付金钱等对应等价物,换取土地所有权。”
“当所有土地收归国有之后,才让农民、小地主承包租用土地,签订承包合同,一般为五年十年,最多不超过七十年,按年缴纳租金,发生灾害可以免租,杜绝官员贵族兼并土地的可能。”
“当然,这里一定要把转租规定好,是不允许转租,还是有条件转租,否则贵族租用大片土地,用高价租给普通农民,这条政策就相当于是废止了。”
【如果这样规定,那些贵族和做官的人怎么办?】
千里做官,肯定不只是为了钱,但也不能没有足够的钱啊。
说起这个,伍爱华脱口而出:“高薪养廉啊!”
说完伍爱华又强调一下:“我们现在的官吏收入水平位于城市中上等,是因为接受教育的人足够多,没有这些官吏,还有其他能够胜任的人愿意做官。”
“按照古代的教育水平,能够胜任的人就那么多,基于当时的社会实际,想要让人做官,就必须要给足待遇,所以我才会建议采用现在一些国家地区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并且行之有效的高薪养廉政策。”
“在我国古代很长的时间里,官员退休是没有退休工资的,所以如果退休之前没有积累足够的财富,又没有可靠的儿孙学生,更没有死在任上,那么官员的养老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高薪养廉政策的核心并不是说实时给予特别高的薪水,而是平时工作的薪水能够覆盖一家人体面的生活,然后在官员退休的时候,如果没有查出他们有什么廉政问题,就会直接给他一大笔退休奖励金或者给予很高的退休工资,如果查出来,不仅没有退休工资还有牢狱之灾,让这些官员为了预期收益不敢随便伸手。”
“此外,对于不当官只是考上进士的,也别搞什么免税的田地额度,我觉得这个政策,官员们欢迎,皇帝没理由同意啊?你选拔官员是为了什么?为了让贤才治理国家!那些考上进士之后不干活的人,为什么要给他们送钱啊?古今中外,我只听说古代中国有考一场考试可以躺平一辈子这种选项,对我这种考试选手来说,真是慕了慕了,如果现在考上公务员辞职不干还能拿钱的话……我感觉国家财政迟早药丸,毕竟从考上到退休,至少要工作三十年吧?三十年不干活,想想就无法想象。”
【退休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有古人问道。
“一般来说是年龄,但是身体不好的也有病退。”伍爱华刚刚说完,又反应过来:“说起来古代人可能考上进士的时候就已经五六十,总不能让他干几年就退休吧?确实有点不合适。”
说起这个,伍爱华就头疼了:“或者还是和养老保险一样,按照工作职位、工作年份,确定退休后的收入?可是如果入职太晚,退休后也没什么钱,就很难阻止人家铤而走险啊!”
看到伍爱华头疼的模样,不少古代改革家都笑了:这不就是自己的日常吗?经常觉得想到个好办法,然后仔细思考又觉得似乎不太行。
范仲淹好心的给伍爱华发送了一条弹幕:【不要想那么多了,还是说说土地制度吧?收归国有,贵族们就不能沾手了吗?】
伍爱华看着范仲淹的疑问,不解道:“为什么收归国有贵族还能沾手?皇帝不会砍了他们吗?自己的土地被侵占了,和自己的东西被偷了有什么区别?都是利益实际损失了啊。”
【但是如果地方官员勾结当地宗族上下欺瞒,皇帝也很难发现吧?】张居正也提问道。
伍爱华先是不解,而后反应过来:“上下欺瞒的前提是农民不知道自己要交哪些税,怎么交税,但是事实上我们国家已经没有农业税了!”
没有农业税?
好小众的话语,古人总觉得自己怎么就看不懂呢?
伍爱华没有理会古人能不能看懂,直接说道:“不仅没有农业税,现在种地也有很多补贴,有些农民种植作物其实不赚什么钱,主要就是赚国家这份补贴。”
“如果要移植到古代的话,我觉得可以规定不同等级土地统一的地租?就是良田多少、山地多少,都统一规定,然后昭告天下,让农民知道除了这份钱,别的都不用交。”
“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倡导农民种植作物,如果种植的是利润不高但是国家需要的作物,可以给他们补贴金,相当于变相减税。”
“只要宣传到位又经常核查,也不太需要担心补贴会被贪污,毕竟如果补贴被贪污了,没有收到实际利益的农民第二年就会换成能够赚钱的作物,哪怕只是贪一部分,人家收获的不如其他人,除非强权要求,不然农民都不会继续种植,贪官们很快就没有补贴可以贪了。”
伍爱华说完就是一笑:“我在这里就是纸上谈兵,也只是说出我们国家有什么政策,以及为什么这些政策能够实行下去,但是古代和我们现代不同,现代几乎人人都认识字,而且信息传输速度飞快,各项补贴政策也是公开透明,古人没有这个条件啊!”
古代改革家们微笑:虽然没有这个条件,但是也多了一条思路。
“不说别的,就说古代还没有废止奴隶制度,那我要是贵族,我高低整个几千亩几万亩,然后都让自己的奴隶去种植,别的小农承租五年十年的土地很快就会无法续约,想要活下去,必须卖身给贵族当奴隶才能继续种地,到了这种地步,和古代土地兼并又有什么区别呢?”
“难道是区别在土地是他们自己的,还是国家的?”伍爱华冷笑一声:“可是农民起义造反之后,只要成功了,贵族就是有地契,也保不住自己的土地啊。”
“如果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农民们为什么要起义?”
“在这种情况下,这就是个殊途同归的笑话了。”
说到这里,伍爱华不禁摇头:“所以这都是体制问题,和土地政策没有必然的联系。”
伍爱华这话一说,高维存在再次跳脚:怎么又是体制!
嗯,不对?
高维存在以为古代都要讨论体制问题,结果发现,他们讨论的都是农业税?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取消农业税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详细说说啊?”
第46章
“只要体制没有改变,这一切都是我的胡思乱想,还是建立在掌握重权的朝臣和皇帝都是有心气有作为的基础上,不然随便来个昏君奸臣,收归国有不一定会更快完蛋,但是百姓大概率会更苦。”
“不管怎么看,在封建体制之下,百姓们想要平安度过一生,只能寄托于运气,所有的改革归途都是一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伍爱华说着就想要摇头,只觉得百姓们实在是太惨了。
这么说的时候,伍爱华也看到很多人问取消农业税的问题,不禁有点奇怪:农业税取消的时候新闻联播可是连着轰炸了很久,怎么还有人不知道?
奇怪的伍爱华看了眼网警。
网警们也很是奇怪:这背后势力神通广大,居然不知道农业税?
至于说对方故意让伍爱华说农业税的问题,那更不可能了,这是国家惠农举措,伍爱华科普的话,只会对国家有正面影响,对方能有什么好处呢?
这么想着,网警们给了伍爱华一个手势。
伍爱华了解意思,于是说道:“农业税的取消,是因为我们在建国之初的时候,为了能够尽快赶上全球工业发展水平,让农业给工业供血了很多,等终于能够有足够财政保障之后,才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开展一系列农业补贴。”
“这也是为了倡导农民回家发展农业经济,保证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伍爱华说着:“这种举动在我国古代也有,封建时期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给了农民比较高的地位,就是因为意识到农民以及粮食的重要性。”
“并且农民肯定是比工人、商人要更辛苦收益更少的,也只有这样,才需要鼓励人们绑定在土地上进行耕种,否则人们都跑去经商了,谁来生产粮食?”
“如果一件事情有好处,那么不需要倡导,人们就会争抢着去做,古代之所以将农民的地位放那么高,就是因为这个事情的好处比不过工人和商人,但是国家需要人去做,又拿不出真金白银,于是只能用社会地位来规范调整。”
“其实想想也正常,因为工匠的手艺是可以传给子孙的,商人更是有发家致富的可能,但是农民就是种地种得再好,遇见天灾也是颗粒无收,单单只靠种地积累家财,要靠几代人的持续幸运才能成为一个地主。”
“为了让农民甘愿种地而不是想着经商致富,古人给各个身份定了等级,并且有一些朝代商人的儿孙还不能参加科举,对于商人的打压,是从商鞅开始的。”
“说起商鞅,我们就必须要说战国时期的法律规定了,”伍爱华神奇地把整个话题圆了回来,继续说道:“战国时期,秦国并不是第一个变法的国家。”
“在秦国之前,早就颁布了《国律》,齐国邹忌也进行了变法,”伍爱华说道:“没错,就是那个吾与城北徐公孰美的邹忌。”
“因为邹忌这篇讽齐王纳谏的小作文是中学必学课文,所以大家都能说两句邹忌的话,”伍爱华笑着说道:“吾妻之美我者~”
“事实上,据说邹忌确实算是个美男子,他也不是丑人多作怪跑去和人家徐公比美,而是因为确实有资本,所以用自己举例给齐王进谏,才显得格外有说服力。”
战国邹忌闻言,不由捂住脸,只觉得自己还好没说自己比徐公美,不然名声都要坏了。
即使是这样,也有不少战国人想要看看邹忌和徐公到底谁更美一点?
伍爱华此时还在继续说道:“邹忌的事迹里有一个名人,田忌。”
“大家都知道田忌赛马,就是那个田忌。”伍爱华说着,春秋战国的人一头雾水:田忌赛马是什么?
出走避祸的田忌:天幕提到我,看来我在后世应当人人皆知?日后难道还有其他机会让我成就功业?
“差不多同一时期,楚国的吴起也开展了变法,李悝也为魏国变法制定了《法经》。”
“吴起也是当时的名人,还是战争中给了秦国重创的名人,最后还写了本书,叫做《吴子兵法》。”
“法经的内容我之前其实都说过,也说得都差不多了,这里就是大概提一下,李悝的变革是涉及了行经军事多方面的,包括了巩固小农经济的立法。”
“从这一点上看,李悝也确实不愧是法家人,思想和商鞅一脉相承,很难说商鞅给秦国定下士农工商级别的时候,有没有就是因为觉得李悝做得不错?”伍爱华调皮了一下:“就是那种你的办法fine,下一秒mine。”
伍爱华这话一说,现代人在弹幕中都笑出了声。
【拿来主义居然已经盛行了两千多年吗】
【笑死,别说主播说的很形象】
【立法的抄怎么能叫抄呢?那叫借鉴!】
古人虽然不懂fine和mine的意思,但是看弹幕也大致明白了,这是说商鞅借鉴李悝呢。
“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变法活动——商鞅变法和法经我们之前都已经说过了,如果一定要说还有什么补充,那就是商鞅树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律,也就是秦律,而后,律这种体例一直流传至清朝,后续还有《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的形式。”
“这么一说又不得不说宋朝,人家都是律,就你是《宋刑统》,怎么就这么不合群呢?”
不合群的宋朝:???等等,怎么律法的名字也要嘴我们一下?大宋是怎么惹了她了?
伍爱华这么说的时候,朱元璋发弹幕了。
【你们不懂,是我们排挤大宋!宋朝就不配】
【你哪个啊?狗吠什么啊?】
【朕乃钦明启运峻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是的,朱元璋早就从弹幕了中知道了自己未来的封号。
【谁啊,不知道】宋人毫不在意地说道。
明朝的人则是略带激动:【太、祖啊!】
看着热闹的弹幕,伍爱华忍不住说道:“有观众扮演了朱元璋吗?”
说完伍爱华又笑了:“说起来明太祖和商鞅肯定很有共同语言,因为他们都是提倡身份继承的人。”
“在商鞅规定的秦律下,人的身份是通过血缘继承的,工匠和商人的孩子也是工匠和商人的户籍,而在朱元璋也是,军户就是一辈子军户,工匠也是一辈子工匠。”
“虽然这些规定在我们看来很难评,但是当时社会还真的因为这种政策导致部分人怀才不遇……只能说,商鞅和朱元璋遭受诅咒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
“不过这个规定也不是完全限制死了,比如明朝著名才子李东阳、著名首辅张居正,据说都是军户出身,但是因为科举考试厉害,最终成为了文臣~”
【李东阳和张居正那种人,能有几个呢?】明朝军户绝望地问道。
这一问,其实是阶级之问。
当身份固定之后,人们便会逐渐丧失创造的可能。
朱元璋这时候又不认了:“咱哪有说军户的儿子一定是军户?明明可以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军户的位置,别的儿子都可以去干别的事情!”
朱元璋这么说的同时,弹幕中也有人提醒。
伍爱华看到弹幕之后,微微笑道:“这个规定我也知道,但是实际执行中……”
伍爱华只能摇头说道:“只需要一个儿子继承军户,在明初的时候还好,明朝中期之后,因为军户太苦,家里往往都是让最不讨父母喜爱的儿子去做这件事情。”
“后面一家一户血缘繁衍成为宗族,就变成族中最没有权力的那户人家去当军户。”
“后来,当军户的这一支往往血脉断绝,不是因为贫苦和身份没有人家愿意嫁女,就是因为家中男丁战场死绝。”
“也因此,民众往往畏惧成为军户,最终军户的战斗力也直线下降,毕竟家里穷苦的人,能指望有什么好身板呢?”
伍爱华这话说完,朱元璋没忍住瞪大了眼睛:怎会如此?!
“当然,”伍爱华说道:“百户以上职位的军户就截然不同了,虽然百户放在朝堂上也只是小官,但是好歹比平头百姓要好的多,所以百户以上职位的军户生存和婚嫁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年代的军户人家,至少要让家族子弟有钱读书,才谈得上改变命运,”伍爱华又说起了明朝两位首辅:“首辅张居正家里是辽王的一等侍卫,所以张居正才有了读书的机会,他十二岁秀才、十五岁中举、二十二岁进士,十五岁之前读书的钱几乎没可能是自己挣的。”
“李东阳后来也官居首辅,”伍爱华继续说着:“据说他三岁能写尺大的书法,经过神童试之后被当时的皇帝看中,七岁的时候由皇帝下令送他去顺天府学读书。”
“实现这一路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他当时家在直隶,所以神童事迹很快上达天听,二是他家是金吾卫出身,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是能够让他三岁之前就读书写字,毕竟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笔墨纸砚也是很贵的!”
“古代的风水师经常会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可见读书改变命运这事,古往今来就是东亚文明的认同。”
“论学生卷成绩的程度,东亚是远超过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中日韩三国都将高考看得很重,而且也不玩国外综合评定那一套,主要就是看高考成绩,毕竟综合评定这种事情,就和唐朝不糊名的科举一样,盘外招实在太多,阶级垄断的手段罢了。”
“糊名?”不同时空,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同时重复道。
“要说科举,还得看世家被屠地差不多了的宋朝之后了。”
“世家被屠?”唐皇和唐朝世家震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伍爱华忍不住说道:“我愿称黄巢是农民起义军中最会作诗的人!”
第47章
正在率领军队攻击长安的黄巢闻言大笑:“好好好!天幕懂我!”
世家此时已是心惊胆战:“宋朝之后,竟无世家?!”
此时,世家人都想到了伍爱华说的“糊名”。
糊名,顾名思义,也知道是在科举之时看不到卷子的名字。
李世民先是赞叹,而后又叹息:“开科举已经让世家不满了,大唐才刚刚稳固不久,糊名之事,还要徐徐图之才好啊。”
不然各地世家直接举了反旗,李世民虽然不惧,但也不愿。
已经和武则天夫妻同心一起朝着世家开刀,或者说扶持武则天就是为了要对抗王氏萧氏的李治则是思考着,世家已经被自己打压,如今如果再加一个科举糊名,会不会逼反他们?
魏晋的世家更是难以想象那种画面——他们连科举都没有,依然是九品中正制下出身决定一切,如何能够想象宋朝之后的风云跌宕?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着:“唐朝世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是暗箱操作,哦不,明面上操作让一个有才华的学子落了榜,就落到了被屠尽的下场。”
“这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伍爱华这话一说,现代的观众们都笑了。
【恍惚以为我关注的不是历史博主,而是小说博主】
【别说,这话一说,黄巢有小说男主那个味道了,就是还差个退婚的未婚妻】
【什么这是历史博主吗?我还以为她是普法博主?】
【为什么一定要未婚妻?就不能是随身老爷爷吗?】
【这是普法博主?我还以为她是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我觉得黄巢这个设定更像是双男主,吃人的世道、受歧视的爹娘,背叛的兄弟、破碎的他】
【没差别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法制史拿的都是法学博士学位】
【前面的姐妹各说各的,居然也丝毫不受影响】
听着天幕的话,看着那些流动的弹幕,古人是真的不懂了:这些现代人究竟在说什么玩意儿?
因为这份不懂,古人的弹幕甚至都安静了一瞬间。
而后弹幕才大爆发——都是唐朝世家子弟的弹幕。
【黄巢因为科举落第就反了?】
【他反了之后还把世家都砍了?】
【黄巢是什么时候生的?】
【黄巢是哪里人?】
伍爱华看到这些弹幕,因为思维还在小说的套路上,忍不住说道:“怎么这些弹幕看着像是要提前弄死黄巢一样?”
弹幕再次安静了一瞬间。
正是这又安静的一瞬间,被网警们捕捉之后,平时也爱看小说的两个网警面面相觑。
网警A:不是吧不是吧?不是真的和小说里写的一样吧?
网警B:别说,给古人直播的题材已经流行了好几年了,如果小说是真的,咱们也算是见证历史了。
网警A:那那个给水军钱引导发言的是……系统?
网警B:说不好,咱们是不是提醒领导一下?他平时好像不看小说……
网警A:咱们领导不看,但是副局平时好像是看的?
网警B:副局爱看的是霸道总裁小娇妻,平时涉猎没咱们两广!
网警A:那……咱们报告一下?可是系统会不会监视咱们啊?
网警B:要是监视,咱们捕捉他行迹这事本来就瞒不住,那句话这么说的,当别人怀疑你XX的时候,你最好真的XX!
两人一合计,就跑去和领导汇报了。
伍爱华这时候还很神经大条地继续说道:“但是弄死黄巢也没有啊?就是没有黄巢,唐末那大环境,农民起义不是很正常?没有黄巢也有红巢蓝巢绿巢黑巢。”
说完伍爱华又挠挠头:“不过也许黄巢提前死了,世家没那么容易全军覆没?但是这也拖不了几年,就五代十国那环境,迟早都要死光。”
“以前的农民起义,起义之后,世家还是世家,就是运气不好的在兵灾当中挂掉,其他人在新朝建立之后,因为能够治理江山的人才短缺,依然会回去当自己官。”伍爱华说着:“可是唐末宋初早就不是以前那种环境了,因为雕版印刷和造纸术的改进,民间也有很多人接触到了知识,没有知识垄断的世家,在这些人面前也没什么竞争力吧?”
“还是我之前说的,智商这玩意儿就不是讲道理的,它的遗传具有不稳定性,就是古代那些出名的科举世家,也是几百个族人里面出几个十几个厉害的,一代最多也就个位数的进士两位数的举人秀才,与其说他们家族有科举的天赋,我更相信是祖宗规矩重视教育,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多。”
“只是教育这玩意儿能够保证下限,它保证不了上限啊!”伍爱华说着:“自从宋朝以来,有几个家族能够三四代以上屹立中枢不倒?别说什么皇帝削弱大臣的权力,人家明朝对英国公可是世代倚重,不过英国公家族走的是忠心纯臣流,靠的可不是才华和能力。”
“这么说吧,现代的家庭堆尽教育资源,能够培养一个有商业认知、有艺术修养、有科学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最差也能保证一个大学学历,毕竟还有国外推荐入学的渠道,”伍爱华说着:“但是只要天赋不够,他们很难靠资源培养出商业奇才、艺术家、科学家。”
“同样,古代大臣堆尽资源,最低也能保证自己的孩子读书识字能书能画,但是不能保证自己孩子能够在和一国的高智商卷王的竞争中考上进士或者成为书画大家,自己努力升官还能保证给孩子一个国子监出身,单靠孩子努力,他能当举人就已经算是智商不错、走了大运了。”
宋朝之后的文官大臣们忽然觉得扎了心。
这不就是自己的现状吗?
但凡有个同僚家中父子三进士、父子双探花什么的,谁不是嫉妒的眼睛发红?
人家怎么就那么好命,有个那么能干的儿子?!
看看自家的儿子,生了五六七八个,结果各个读书难!
当年自己读书的时候,哪里有那么好的环境?但不也二三十岁就中了进士?结果轮到这群臭小子,从小举人老师和进士亲爹辅导,十几岁都考不上秀才,二十多岁能考个举人都已经算是学得好的了!
“不怪古人想要多生儿子,毕竟这种拼概率的事情,不管嫡子庶子,生得够多家里出现人才的概率才更大,只要能出一个学得好的儿子孙子,才算是不用操心后代了。”伍爱华说着:“至于说曾孙辈,那只能留着给儿子孙子操心了。”
古人纷纷点头:可不是嘛!要是家里的臭小子们没一个能干的,真是闭眼蹬腿之前都要操心!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着:“所以啊,我就不太理解古人为什么不让女人科举做官?”
“别人不这样干,是为了让自己有可供差遣的‘奴隶’,但是皇帝和文臣不这样干,我实在是不理解。”
伍爱华说这句话的时候,古人还高高在上的嘲笑伍爱华:“让女人在朝堂当官?女人能干什么?”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道:“首先吧,皇帝的思维还赶不上现代的资本家。”
“资本家都知道,不管男人女人,能干的人就是自己的好牛马,看看现在那些企业,有多少是女性领导人?”伍爱华说着:“在种地打仗等需要体力的领域,男人可能具有先天的体力优势,只有个别女性因为身体优势能够和男性相抗衡,但是在智力领域,女性和男性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甚至于在古代大环境的规训之下,女性官员比男性官员会更加细心、坐得住、守得住,做一些岗位更有优势。”伍爱华说着:“在这些方面,女性从来都不比男性差,只是少了一个机会。”
“就好比西方女性也能继承王位和皇位,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一世奠定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创造了英国的黄金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创造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巅峰,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威震欧洲、被称为俄罗斯两位大帝之一。”
“所以皇帝和文官们后继无人的时候,为什么不看看女儿?”伍爱华是真的不理解:“要知道儿子和女儿中出人才的概率是一样的,有的文官家庭,可能所有儿子都平平无奇,但是女儿确擅长科举读书和官场斗争?你把女儿排除在外,不就让家里失去了一个强有力能多延续两三代的继承人?”
“生那么多孩子就是为了保证继承人的质量,但是却自掘根基减少了孩子出人才的一半概率,文臣们是怎么想的?”
“男人女人都是一样的用,却断绝了一半人才给自己效力的可能,皇帝们又是怎么想的?”
伍爱华摇头:“我不理解,我真的不理解。”
【女人如果做官,那么谁来生儿育女?】还有古人在叫嚣。
伍爱华看着弹幕,只觉得大为震撼:“女儿都有能做官的本事了,你还把她嫁去别人家里?你是不是傻啊?当然是留在自己家里扶持子孙三代了?你不给女儿低娶一个柔顺没本事的男人当夫婿回家相夫妻教子,却反而让她嫁给别人给别人家让她为别人家的辉煌添砖加瓦?”
“跟自己姓的女儿和外孙,和孙子有什么区别?人家也能继承你们老X家的香火不是?”
“不是吧不是吧?不是真的有人这么傻吧?”伍爱华惊讶:“难道真的觉得考不上秀才的儿孙会比能够考上状元的女儿外孙女值钱?”
不少人听了伍爱华的话,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纷纷捂住了胸口。
也有人看着天资聪慧过目不忘的女儿,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刚刚听完网警AB汇报的领导转头听见了伍爱华说的话,不由捂住了胸口,第一次感受到了高维存在的不知所措。
不是!小伍啊!你不知道!对面可能真的是古代位面啊!
第48章
就在网警AB怀疑是不是要给领导备上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的时候,伍爱华还在那里尽情BB。
“所以啊,如果女儿能够科举做官,家族岂不是更有可能延续辉煌?”伍爱华一脸不解:“而且家里没本事的儿子还可以培养得贤良淑德送出去嫁给人家有本事的女儿当夫婿,未来家族也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姻亲,总好过要养没本事的子孙,看着他们每况愈下来的好吧?”
“这明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古代那些文官们都看不懂呢?”伍爱华特别疑惑地说着:“难道是舍不得儿子吃婚姻的苦,也舍不得女儿吃学习的苦?然后就看着他们在自己死后因为儿子和女婿没本事,任人宰割?”
“还有皇帝啊,她是个女的影响你利用她的价值吗?女官和男官一样,对你来说不应该就是一个工具人吗?工具人还要分性别?难道不是哪个工具好用就用哪个?别的不说,你平时用筷子的时候耽误你用勺子了吗?”
“就是因为你们这种保守的思想,封建王朝足足两千年,发展地还没有人家资本一百年来的快,”伍爱华摇头之后又带着点庆幸:“不过也是祸兮福之所伏,在我们向外探索的时候,认清了资本主义的血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创造了现在人民们美好幸福的生活。”
伍爱华的话非常红非常正,但是捂着胸口的领导喘过气来还是连忙对着身边的网警AB说:“赶紧,赶紧让她别说下去了,我怕她真的把古代位面搞崩了!”
网警A当年也是物理竞赛和信息竞赛双手抓最终保送的人才,一边看着网警B去通知,一边还安慰领导:“头儿你别怕,要是真是我们的古代,因为祖母效应和蝴蝶效应,咱们现在高低要分崩离析再粒子重组,现在没事说明那都是平行宇宙,影响不了我们的!”
领导闻言痛心疾首:“我让你平时多做做政治学习,你是不是偷懒了?我那是怕影响我们吗?我是怕影响那些位面的黎民苍生!话不能随便乱说,怎么也要专家研究并且开会确定了,才能有选择地给人家古人说!”
网警A肃然起敬:“领导您说的对,是我格局小了!”
网警A刚刚说完,就听领导继续说道:“而且谁知道那背后的系统有什么能力,它之前一直还让水军引导,如果我们惹怒了它,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啊这……网警A也担心了起来。
担心到一半,网警A突然反应过来:“不是,领导,这只是我们开脑洞的猜测,也说不定的啊!”
“不管如何,先让伍爱华别发散了,赶紧把预告要讲的内容讲完,终止今天这场直播。”
伍爱华这边接到了通知,让她别偏题赶紧继续按照直播计划说大纲的时候,各个位面的皇帝和宋朝之后的文官都陷入了迷茫。
很多皇帝忽然觉得伍爱华其实说的很有道理。
说到底,官员们难道不是自己治理国家的工具人吗?工具为什么还要分性别?确实是应该谁好用用谁啊?
特别是有一些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皇帝,想到前朝那些逼着自己过继宗室子弟的大臣,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个别女儿真的很厉害而儿子真的很拉,平时已经惋惜了很多次女儿不是男儿身的官员不禁想着:“如果是大/二/三/四…闺女当女官,也不是不行啊?”
别的不说,最起码不用和儿子互相折磨了啊!
辅导过学渣孩子作业的家长都懂,只要能别教孩子课业,那就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教孩子作业,那就是父子相残夫妻反目。
这时候,已经有有野心又受宠的女孩子和父母表达心迹。
“爹,我看朝中大臣,学问都不如我,如果我能去考科举,状元肯定不成问题!”专门写了《词论》嘴了所有大佬的李清照非常自信地对着亲爹说。
李格非忍不住擦汗:“闺女啊,我知道你有才华,但是你这性格,要是去官场上,早晚能连累你爹我啊!”
女儿太恃才傲物怎么办?当然是让她去社会中遭受一番打击,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等等!我女儿才是那人外人天外天?李格非看着单论才华能吊打绝大多数同僚的女儿,只能庆幸她就是写写词论,没有写什么政论。
可是天幕一出,女儿居然真的想去当官!
苍天啊!别真的让皇帝开放女官科考吧?万一她考上了,就她这怼天怼地遇见啥都嘴炮的性格,我岂不是要和某些天天捞亲属冤种前辈一样,每天努力做官捞女儿了?!
李格非想想那种未来,眼前就是一黑。
黑归黑,他倒是没怀疑过自己女儿能够考上进士:废话,我李格非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儿,怎么可能连个进士都考不上?
唐朝,安乐公主也找到了宠爱自己的父皇唐中宗和韦后。
“父皇,母后!儿臣也相当女皇帝!”安乐公主撒娇道。
“胡闹!”李显斥责道:“你不要看了点天幕,就移了性情。”
安乐公主闻言,非常不服:“凭什么不可以?明明我才是父皇和母后的孩子,难道真要让那几个庶出的……”咽下贱种两个字,安乐公主继续说道:“几个皇子继位吗?那到时候我和母后岂不是要受他们欺负?”
韦后闻言,加一把火对着李显说道:“陛下不必担忧臣妾,臣妾知道,臣妾死在陛下之前才是福气,如果不幸陛下先走一步,臣妾一定立刻追随陛下而去,总好过在这宫中看新皇脸色讨得一点活路。”
说完,韦后还擦着眼泪。
李显和韦后算是患难夫妻,一向看不得韦后难过,闻言立马说道:“他们敢?谁敢不敬你?”
“他们敬的不是我,是陛下的妻子,陛下在,自然人人都讨好着我和安乐,陛下要是不在,我和安乐还是跟着去了更好。”
听到韦后这话,唐中宗李显不由说道:“你让朕想想。”
韦后没有过于逼迫,只觉得这不是一时之功,但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韦后有李显迟早会同意的信心。
中宗时期唐朝宫室的保密做的并不太好,知道李显打算的众臣、众将、众世家只觉得一言难尽。
啊这,不是不可以女皇,毕竟咱们也刚刚才经历一位女皇,可是皇帝您的嫡公主安乐公主她真的没什么脑子啊!
咱就是说,你们觉得她聪明,有没有可能是父母看孩子的滤镜?
她这人最多是小聪明,一点大智慧都没有啊!
不仅没有智慧,她还豪奢浪费,不仅豪奢浪费,她还随意欺凌百姓,掳民子民女为奴婢,这简直是昏君暴君的预备役啊!
唐人担忧的同时,秦始皇早就已经动作起来了。
“之前不是已经让人召集参加考试的男女庶民了吗?其中有女性人才吗?”
别的不说,秦始皇真的觉得男女无所谓,只要好用就行,只是之前除了巴清也没什么好用的女人能在自己跟前露头,自从知道科举制之后,秦始皇立刻学了过来,给秦人带来了考试晋身的台阶,同时还不忘让各地多推广教育,别再搞出秦人不懂秦律的事情出来。
当然,通过考试只是给你一个给朝廷效力的机会,可不会给爵位,想要爵位,还是好好工作积攒功劳,凭借考核优秀晋升吧!——秦朝的爵位晋升,除非战功,不让就是这么慢。
“亦有几位女子表现不俗,现已经担任秦吏的职位,刚任职不久,但是咸阳令对手下新进的两位女秦吏评价都很不错,说她们严谨细心负责。”
始皇满意点点头:“后续如有人才,亦要不吝提拔。”
“诺!”官员们应声。
始皇满意点头,看着天幕,只见天幕上的兔子好像终于想起了主题,开始说起了秦律。
“直播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赶紧回归正题啊哈哈,战国时期的律法我们就说这么多,”伍爱华虽然不解为什么一开始让挑拨观众情绪的网警又让自己赶紧结束,但是依然严格按照国家爸爸的指示做,好在大家都习惯了伍爱华跑题和跑题到一半强行拉回来的风格,也没人怀疑,只听着伍爱华说道:“今天除了春秋战国,我们把秦朝法律也说一下,主要是之前直播就已经说了很多了,重复的部分咱们就剔除,大家看以前直播回放就好,所以时常不长,可以一次讲完~”
“咱们先说说秦朝的立法。”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巡游天下的时候,经常会命人在石头上雕刻,称自己‘作制明法’、‘端平法度’、‘皆有法式’,均说明秦朝时坚持法家‘以法治国’的国策,将法律调整的范围扩展到极大的程度,规定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建立并且公布这些法律,秦朝还专门做了一个规定,保证百姓知道法律的渠道,这就是商鞅规定的‘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也就是我们说的以吏为师,秦国的法吏在平时判案的同时,还要起到普法和法律答疑的作用。”
“而后秦律规定,官府都要抄写最新的法条,并且要核对无误,抄错了的,最严重的是要按照抄错的法条进行处罚……就和判错案会按照判错的法条处罚一样,这个规定来自于考古发现,睡虎地秦简。”
说完这些,伍爱华表情怪怪的:“其实我应该称赞当时秦朝律法严明、执法必严的作风,并且也知道只有秦朝这样规定,才能尽可能杜绝冤假错案……当时利益相关,想想当个法官随时会因为学艺不精而死,这还是个每年都要学习、终身学习新律法的职业,我难以抑制地要共情秦法吏,并且真的会谢,毕竟我是真的有可能考公务员当法官的啊!”
第49章
真的有可能会当法官的伍爱华是真的很同情秦朝的法吏们。
历朝历代,判错案后果最严重的就是秦朝了吧?
这么想着的伍爱华忽然看到导师,立马就闭了嘴。
伍爱华想到当初因为同情秦法吏在导师面前露了口风,而后被导师一顿教育。
“知道判错案后果严重,就应该好好学习不判错案!”导师当时如是说道:“还没学就想着以后判错案,这种学习态度就不对,你还想着考公务员当法官?可别说是我学生,我怕被你连累了名声。”
被导师一顿教育的伍爱华:啊吧啊吧。
伍爱华:虽然但是……法律也有很多模棱两可的空白啊!有些就是无法可依不知道怎么判啊!
当然,这种不知道怎么判的情形多数出自于民商事领域,秦律绝大部分都是刑律,秦法吏应该比较少这种疑惑。
伍爱华当时还不忘嘀咕:“秦律的法条肯定没有那么多,所以秦法吏能够记住,如果真和我们现代一样,除非他是电子词典投胎转世,不然不可能记住所有法条。”
对于这一点,导师倒是没有反驳,因为导师自己也记不住所有法条,别说所有,就是常用的也记不完全。
看到导师在场的伍爱华不敢说关于秦法吏多惨的话题,转头就说道:“始皇时期的秦律有一个特点,就是专任刑罚。”
“专任刑罚,事实上是让法治走向了刑治,依靠刑罚来规制百姓的行为,”伍爱华并不赞同地说道:“其实已经背离了以法治国。”
“但是始皇毕竟是第一任大一统封建君主,我们都知道,封建皇朝的君主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可以做出很多匪夷所思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或者说帝王的道德标准和普通人就不是一样的标准,和两千年来的皇帝对比,始皇也就是推行了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即没有杀功臣也没有跪外邦,始皇的举动对于君主来说都是合理正常甚至平平无奇的,几乎不太需要置喙,他就是在正常的扩展皇帝权力的边界、驯服他的臣民。”
“当然,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当然可以对古代的皇帝臧否对错,始皇这种行为也确实不利于法治、不能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我只是说放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做出这种举动很正常。”伍爱华强调。
领导听着伍爱华的话,不由微微点头:确实,作为帝王,始皇的很多举动没什么大问题,千年以来的帝王绝大多数做的还不如他,只是我们现代人有些看不惯而已。
我们只是平等的看不惯所有的封建帝王不利于民生的举措,绝不是针对某一个人。
领导觉得伍爱华说的没错,但是想到伍爱华现在直播的观众可能有古人,又觉得头疼。
不过好在,即使头疼,安全部门和神秘部门应该都比自己头疼地多,没看到自己还能观看直播,他们已经忙得不见人影了吗?
领导:这是有对比才有幸福感。
看着头疼的领导,一键抓取已经不需要实时分析的网警AB偷偷打开了小说网页,想着:这种事情就给领导头疼吧,我们吃吃瓜摸摸鱼也挺好的,这是有对比才有幸福感啊。
关注到伍爱华直播间的某法官:秦法吏确实比我们惨多了,这么想想,我们也还算幸福。
并不知道很多人在自己这里找幸福的伍爱华还记得网警让自己尽快结束,发现自己似乎又有点发散的伍爱华赶紧说道:“在秦朝的时候,法律形式分为律、令、式、法律答问、廷行事。”
看到伍爱华自觉回归大纲,本来想着要不要再提醒伍爱华的领导觉得算了,还是不说了。
一开始的时候,网警有请示领导要不要直接告诉伍爱华猜测,但是领导考虑到这个猜测并没有证实,而且也怕伍爱华心理素质不达标,知道了之后直播的时候出事故,所以最终并没有直接告诉伍爱华,只是让她尽快结束直播。
此时毫无心理负担的伍爱华还在为大家解释秦朝这些法律形式:“律,就是我们现代的法律法规,令,算是律的补充,类比我们现代,应该就是规范性文件,式,主要是文书程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程序法和文书指引,法律问答,是对法律条文的官方解释,相当于现代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廷行事,就是司法判例。”
“此外,秦律还有课、程等形式的立法,像是《牛羊课》、《工人程》,对于杂律有所规定,我感觉有点像现在的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
“我们目前对秦律的了解,基本都是出自于古秦墓,每次一个古秦墓发现竹简,对于秦朝的历史就要进行一次更改,主要是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汉朝又不对秦律内容进行系统记载,导致大家只能从秦墓的竹简中找线索。”伍爱华说着,又不得不说:“不过我也理解,毕竟秦朝对汉朝来说可是前朝,抹黑是正常操作,难道还要宣言他们好的政策不成?”
汉初太后皇帝官员:谢谢你的理解,但是你也可以不要说这句话。
伍爱华继续说道:“目前我们挖掘到的涉及秦律的墓葬,主要有湖北睡虎地、四川气喘、湖北龙岗、湖北玩家台、湖南里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北京大学从香港购买的秦简,这两批秦简都疑似是盗墓挖掘后卖出至香港的。”
伍爱华这话说完,秦吏,特别是秦法吏的脸色都变了。
好家伙,你们后世这么猖狂吗?居然挖了这么多人的墓?
依然相信鬼神的先秦时期,贵族们已经在思考怎么才能保证自己的墓不被挖掘了,总不能真的不封土吧?
虽然没那么相信鬼神但是认为应该事死如事生的后秦时期,已经提倡薄葬但是薄葬不等于死无葬身之地的人们,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墓是不是被挖了。
咱就是说,离后世那么远的秦墓他们都挖了这么多座,咱们的墓后世人能放过?
【打扰先人安眠,是否不太好?】有人试图通过弹幕问天幕上的兔子。
伍爱华也确实看到了这一条弹幕:“其实我们现在已经不会主动挖掘墓葬了,目前的挖掘主要都是保护性挖掘,是那种不挖所有的考古素材都会自己风化,对于封地好好的墓葬,都打算等技术上来了再探测,现在都好好放着呢。”
“而且考古保护性挖掘,总好过被盗墓,古代被盗墓的,可能头盖骨都会被拿去给某个人当装酒的容器。”
伍爱华这话一说,所有古人都没忍住摸了摸自己的头盖骨。
伍爱华这么说着还建议:“如果弹幕观众对这些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南京的明朝陵墓和北京的明清陵墓,除了北京那里民国时期被军阀炸了、因为漏水保护性挖掘、还有某个特别倒霉建国之后被挖了的倒霉蛋,其他人的陵墓都保护的好好的,作为景点每年还为我们国家的旅游业创收呢!节假日的时候,还要提前预约门票才有资格花钱去看他们的陵墓。”
听了伍爱华的话,埋葬在南京的明朝皇帝朱元璋松了口气。
松了口气之后,朱元璋又怒了:“怎么回事?怎么后面的皇帝还埋到了北京?”
说着又看向朱棣:“北京是燕京吗?你干的?”
没等朱棣回答,朱元璋又注意到:“什么?我们的陵墓还当作景点!花钱就能看皇帝的陵墓?!”
“这天幕不知尊卑!”
朱元璋骂完,怀疑自己的陵墓应该在北京,更怀疑自己会不会是陵墓被炸了、漏水了、被挖了的倒霉蛋,朱棣的心情不是很好,看到亲爹跳脚,还不忘补刀说道:“人家都没皇帝了,还指望人尊重前前前朝皇帝的陵墓?”
朱元璋一听,不禁颓然。
伍爱华这时候还说着:“秦始皇陵每年创收也非常可观,但是为了里面的文物不会在陵墓一打开就风化,目前我们并没有挖掘秦始皇陵,等以后技术上来了,也许有打开始皇陵墓那一日,也许不需要打开也能看到里面的文物资料,我觉得始皇这种工作狂、手办狂、收集狂肯定会陪葬全套秦律的,到时候我们就能好好看看秦律到底是怎么规定的~”
始皇听着伍爱华最后那带着波浪的语气,捏碎了手中的竹简。
“李斯!”
不需要始皇多说什么,李斯立马说道:“臣已经让墨家、医家加强对骊山里机关和毒物的设计,保证有来无回!”
始皇也知道这是徒劳无功,现在看来是无解的,但是几千年后和现在如何相比?
没听那兔子说,她们不挖掘是为了保护文物,不是没有挖掘的本事。
在始皇略带绝望地闭眼的同时,伍爱华已经跳过考古话题:“1975年发现睡虎地秦简,我们就看到了秦律、秦律杂抄、法律问答、封诊式和为吏之道。”
“想一想,两千年前,秦朝就有纪律处分追究条例,是不是能够感受到秦律的先进性?”伍爱华问道。
“《为吏之道》规定了官员的‘五善’和‘五失’,要求官员注重作为官吏的道德,还规定了官吏要忠于职守、履行好职责,县令县丞等对下属有检举、治罪的职责,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要负领导责任。”
“而且秦朝也有绩效考核,叫做考课制度,‘课殿最’,最者代表做得最好的一批,有福利奖励,殿者代表做的最差的一批,要进行惩罚。”
“这个制度我们之前已经提过一嘴,但是我还是要说,不愧是你,秦卷卷,在秦朝当官吏是真的卷啊!”
第50章
“在古代封建社会,除了朱元璋治下,从来没有一个朝代官员有秦朝这么卷。”
始皇已经听伍爱华提过很多次朱元璋了,从伍爱华的描述中,始皇大概也明白他是一位非常严厉的君王,但是一听两千年来除了朱元璋,其他朝代官员都达不到秦吏的工作量,不由奇怪:“难道之后官吏过剩?”
只能说始皇在这方面天真了,虽然很多朝代官吏过剩,比如宋朝冗官,但是真不是因为人力充足,事实上就算工作干不完,当官的也丝毫不卷,今年夏天还在算去年秋税的都比比皆是。
这也是现代人羡慕的生活方式了:按时上下班,做不完的明天再做。
伍爱华感叹了句秦朝的卷和现在不分上下,又开始了后续内容的讲述。
“除了《为吏之道》和各种律令,其他的重点我之前应该也说过一些,类似于刑法中以身高作为是否承担责任的标准,另外就是秦律会区分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群盗之类有多名同伙的刑罚会加重,以及自首会从轻减轻等。”
“秦朝五刑之前也说过,我们今天主要说一下经济、民事和司法制度吧,”伍爱华说着:“秦朝人是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土地和房屋被称为田宅,垦荒获得的土地也可以登记在自己名下。”
“除了所有权之外,秦律还对债权进行了规定,”伍爱华继续说道:“秦朝将债分为公债和私债,对应了欠国家政府的钱和欠私人的钱。”
“当然,也有政府欠个人债务的情况,这种比较少见,通常是因为公务毁坏个人财物之类的事件,这种情况下,秦律规定当地官府要偿还这一份债务。”
“对于欠了公债却还不起的百姓,现代可能只能将其列入失信名单,限制他们的高消费,人家如果摆烂不去赚钱,国家饿没什么办法,可是秦朝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公债是可以用劳役来抵的,不还债,就去做劳役吧!”
“秦朝的劳役可没有普通工作那么轻松,都是要上山下水的,劳役中累死的人也不计其数,我们说人死债消,秦朝可没有这个规定,人死了,债务继续由家人继承,继续天天还债,俗语中说的,父债子偿。”
“此外,秦律只保护认可在官府登记结婚的夫妻关系,不保护认可没在官府登记结婚的夫妻关系,总体而言和现代一致,以在官府登记为夫妻关系成立的要件。”
“秦朝时期家长可以立遗嘱,将财物指定由未成年的儿子或者成年的女儿继承,”伍爱华没忍住又多嘴了一句:“说起这个,为什么说的是未成年的儿子呢?因为在秦律的规定下,家庭关系主要是小家庭,一个家里最多有两个劳动力,超出的都要另外分户出去。”
“男性成年后独立出原本的家庭,和我们现代异曲同工,”伍爱华解释着:“秦律为什么要规定分户呢?就是为了更多的税以及更多人服劳役,这些都不需要赘述,封建朝堂都是这般。”
说完这话之后,伍爱华又说起了秦朝的税收制度:“说起秦朝的税收,主要有田租、户赋等。”
“田租有明确规定,不管是否实际耕种,都要缴纳,”伍爱华说道:“这个规定其实是贯穿我国封建王朝始终的,所以有田地的人,当时基本都会耕种,不太会存在现今抛荒的情况。”
“当然,这也和当时能够提供工作岗位的产业不足,主要劳动力都就业于农业有关,”伍爱华说着:“所以当时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佃户为自己耕种,不需要担心自己种不过来。”
“说起秦朝的土地制度,我就想到了刚刚那个问题,古代人怎么能够免去农业税呢?”
“答案真的很难,因为最好征收的税就是田税,哪怕有贪官污吏帮着当地大户隐匿土地的亩数,但是国家总体面积是在那里的,隐匿也不可能太夸张,相反人口税、做工的所得税、经商所得的税,隐匿起来比田税要容易得多。”
“虽然当时秦律中有《金布律》和《关市律》等对于货币、市场交易有规定的律法,但是很明显相对于现代来说并不复杂,这也是因为秦朝时商业活动没有那么发达,规制起来很简单,”伍爱华说着:“如果不收田税专注于收商税,就是应收尽收,也没办法弥补田税那巨大的缺口。”
“说完秦朝的刑法、民法、商法,我们来说说秦朝的司法模式。”
“秦朝时期,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最高的长官叫做廷尉。”伍爱华笑了:“没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李斯担任过的廷尉,很多人看历史,发现李斯什么都干,所以以为廷尉是一个综合性官职,然而廷尉其实只是秦朝最高法的院长……”
“说起这个,大家可以感受到工具人李斯有多冤种了,因为他在担任廷尉期间,还要不断干其他部门的活计。”
“这也体现了当时秦朝内部分工不严格、权责不明晰,往往皇帝觉得谁能干,谁就要兼职去干。”
伍爱华这话说完,秦始皇的脸色可不算很好看。
但是伍爱华又不需要管秦始皇会想一些什么,继续说着:“地方司法机关中,一般是郡守、县令兼任,但是郡中会设置‘曹掾’,专职负责司法工作,到了县里则只有狱掾,司法工作主要是由县丞承担,狱掾这个岗位刘邦的朋友还担任过,就是萧规曹随中的曹参,也是一个宰辅之才。”
一听到人才,始皇的DNA就动了,但是曹参这名字没有写法,秦语和普通话的发音又略有不同,实在是难以定位,更何况始皇还以为秦朝亡国的时间还早,因此现在曹参这个人是否存在都不知道,所以始皇也就是让下面人去找找看,并没有放在心上。
“秦朝将诉讼制度分为告和劾两种,告是说百姓主动找司法官员提告,劾则是御史等官员弹劾其他官员贵族。”
“如果说劾算作纪检部门主动作为,那么告主要就是依赖于百姓的举报了,”伍爱华说着:“不同于我们的刑事诉讼检察院告,民事百姓自己来,秦律如果规定了由百姓举报,他们又怎么能保证百姓乐于‘告’呢?”
“事实上,百姓其实并不乐于告,但是秦律的告中,还包含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两种。”
“共室告,指的是‘贼杀伤、盗他人’等犯罪,只要知道这个犯罪,不管是官员、被害人还是旁观的百姓,都要举告,不‘告’则触犯秦律,而秦朝官府也必须受理。”
“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从有记载法律的夏朝开始,杀人伤人强盗都是非常严重的犯罪,如果这种犯罪不能登记拘捕,那么社会安定简直无从提醒,所以发现了就必须要举告。”
“非公室告则截然不同,有人通过这两个名字,误以为秦朝的非公室告和我们的民事诉讼一样,公室告涉及了重罪,非公室告应该就是百姓自己决定是私了还是举高的轻微违法行为?”
“并不是这样。”伍爱华语气肯定:“非公室告,是说类似于子盗父母、父母杀死伤害儿女和奴妾的,被害人、见证人的百姓都不可以去告发,告发的,官府也不会受理。”
“这里的公室,指的是家庭,而不是官府,”伍爱华解释道:“公室和非公室的区别,是在于公共犯罪和家庭犯罪的区别。”
说起这个,伍爱华是真的很气愤:“从古至今,因为在家庭内部的犯罪危害性远小于在公共环境开展的犯罪,所以家庭内部犯罪的判罚不是没有就是轻微,这其实反而是让一些又怂又坏的人更加肆无忌惮。”
【总不能打两下孩子还被抓吧?】有古人发弹幕。
伍爱华看都没看弹幕中类似的内容。
“小苏丽案件之后,将她虐待至死的母亲只被判刑七年,而后很多年幼儿们在家庭家暴中都无法收到有效的保护,”伍爱华说的时候义愤填膺:“只要是自己生的孩子,打死了也就是七年,怕什么呢?”
【据说她母亲被抓的时候还认为是小苏丽这个祸害她才会被抓,出狱后直接平了小苏丽的坟墓……】
【我知道,孩子太可怜了,被用线缝住嘴,还被用热油烫嗓子】
这条弹幕一出,古人都是一片哗然。
正常人很难想象会有人这么对待自己的亲人。
“我还以为天幕说的虐待是打骂一下,平时吃不饱穿不暖,这虐待和刑讯又有什么区别?这是亲生女儿啊?”古代农人说着。
他们平时也常见邻居打骂儿女,但都是不致残的拳打脚踢,最多只是听到谁腿被打瘸了,至于说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家经济条件在那里,不受偏爱的子女吃不饱是常态,伍爱华刚说的时候,大家还觉得她少见多怪,这一看弹幕,古人都不禁感叹:也没见过这种和孩子有仇一般的父母啊?
显然,古人和现代人对于家暴的认知截然不同,腿打瘸了都不认为是大问题……
“近几年,反家暴法出台,我们的法治进程才往前推动了一些,”伍爱华说着就忍不住道:“这些在家庭内部进行犯罪的人,明明比在大街上拿刀砍人的罪犯还要坏,连对着父母、子女、妻子丈夫都能动手的人,难道有什么好人吗?他们不去犯罪只是因为不敢或者没有那个能力体力,如果有机会并且自信不会被警察查出来,他们大概率也会去害陌生人,这种人怎么能轻轻放过他们?应该从源头杜绝,把莫伸手、伸手必被罚也刻在家庭暴力者的脑海中才是。”
说完,差点没控制住情绪又说一大堆的伍爱华理智上还记得网警的要求,对着观众们说道:“秦朝法律的科普大概就结束了,今天我们说了春秋战国和秦朝的法律,大家有没有觉得知识面又扩展了?下一期直播要到周末了,大家到时候再见~”
说完,伍爱华赶紧关闭了直播。
一听伍爱华说家暴问题,差点以为她还要继续说半小时的众人发现不用提醒她就结束了,纷纷松了口气。
伍爱华直播完毕之后,被导师叫去和相关部门几个领导开小会。
“老师,”本科是伍爱华校友,专业课时听过导师大课的某领导给伍爱华导师打了声招呼,才看向伍爱华:“小伍同志啊,你可能真的碰上现有科学没办法解释的事件了。”
伍爱华:“啊?”
现有科学没办法解释的,还能确定是科学吗?
伍爱华只觉得背后发凉:难道是灵异事件?不会是我的直播接地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