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离家五十几年,我终于回来了!
一个星期后。
邓世荣祖孙三人,带着大哥邓世泽一家老小,顺利的抵达了深圳。
尽管从1987年开始,台湾就开放了台胞赴大陆探亲旅游的限制,但两地在八九十年代是没有直接通航的,一直到2003年1月26日上午8时52分,随着一架台湾华航的班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降落,才终于打破了大陆与台湾自1949年以来航空飞行器中断正常往来的历史。
前世,新民晚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首架台商包机今抵沪”的消息。
正是在陆台商的“归心似箭”,才促成了这一事件。
五年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三通”全面实现,掀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这个年代,由于台湾和大陆自1949年以来就一直没有通航,邓世荣等人就只能先从台湾乘坐飞机前往香港,然后再从香港抵达一河之隔的深圳,再从深圳乘坐大客车返回博白。
邓世荣等人抵达深圳已经是晚上了,尽管晚上也有返回博白的大客车,但大哥的身体不好,该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不能为了赶时间而折腾出什么事来。
反正,只要在除夕那天赶回到老家就行,其余的都不重要。
因此,现在到了深圳,那肯定是要留下来住一晚的,等休息好了明天再返回博白不迟。
在抵达深圳某酒店的时候,邓世荣笑着介绍道:“大哥大嫂,这深圳原本只是一条小渔村而已,在改革开放之后,被设立成经济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如今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彻底大变样了。”
这座四处都是高楼大厦的城市,在十几年前竟然只是一条小渔村?
邓世泽有些惊讶的说道:“老九,改革开放真的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能把一条小渔村发展成现在这个模样了?”
邓世荣点头道:“不错,这就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深圳所取得的成果,现在台湾的经济已经发展到巅峰了,接下来经济很有可能会一直停滞不前,而咱们祖国大陆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所以,允福你们几兄妹,如果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那就赶紧把重心放到大陆来,现在国家给予了台资很多优惠政策,而且国内是真正的遍地黄金,你们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听到满叔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邓允福等五兄妹对这事都重视起来。
特别是原本就在做生意的邓允福、邓允禄以及邓允花,那是真的有些心动。
邓允福当即就表态道:“满叔,这次回老家过年,我就好好的了解一下,看看回大陆做什么生意比较有前途。”
邓允禄接话道:“我也好好了解一下,看看回大陆做水果批发有没有搞头。”
邓允花道:“我也了解一下服装方面的生意。”
邓世荣笑道:“你们要是信得过我的话,到时我给你们物色几门赚钱的生意,供你们参考一下。”
邓允福眼中一亮,说道:“要是满叔你愿意指点我们,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邓允花高兴的说道:“是啊,满叔你可是真正的商界大佬,有你老人家指点,我们是真的不用愁了。”
其他兄妹也纷纷表态,自从知道满叔在老家带领全族一起发家致富,并创建了国内排名第一的民营企业后,他们这些做侄子侄女的,就对自家满叔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这点成就,在满叔面前,那是真的不值一提。
有这样的商界大佬指点,他们何愁赚不到钱啊!
……
次日一早。
邓世荣等人好好的享受了一顿广东早茶,然后才坐上了返回博白的大客车。
现在是春运期间,不管是火车还是班车,那客流量都能吓死人。
正常情况下想要一下子买到二十几张车票,对于一般人来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邓世荣什么身份啊,一个电话过去,就临时从自家客运公司调了一辆大客车过来供他专用。
在返回博白的路上,邓世泽隐隐有些担心的问道:“老九,我们这么大张旗鼓的回家乡过年,要是消息传开了,会不会对允衡和允嵩的工作产生影响?”
邓世荣笑着说道:“大哥,如果是在六七十年代,别说是大张旗鼓的回来过年了,哪怕是被人家知道我们有港台关系,恐怕我们家都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不过,如今形势不一样了,现在有港台或者海外关系,不仅不会有害,反倒是有益,对于他们的工作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就算有那也是好的影响。”
邓世泽松了口气道:“那就好,我就怕给你们带来麻烦,我之前几年一直压着没有回来,也是有这方面的顾虑。”
邓世荣道:“六七十年代的那种形势,我估计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了,现在国内就一个声音,那就是发展经济,咱们国家已经落后了那么多年,是时候奋起直追了。”
邓世泽道:“国内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事情我只是道听途说,听说从上到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害,社会乱成了一锅粥,不知道这是真是假?还有,当年我们村有没有什么变化?”
邓世荣点头道:“那个年代确实非常乱,多亏了有周公,要不然国家真的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当年我们村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有一部分人就跟疯了一样,拿着鸡毛当令箭。
具体的不能多说,反正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夹着尾巴做人,连句抱怨的话都不敢说。”
虽然自家兄弟说得语焉不详,但邓世泽还是听出了那个年代的可怕,不由得叹气道:“咱们国家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邓世荣道:“一切苦难都已经过去了,以后国家会越来越好的。”
兄弟俩天南海北的随意闲聊着,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唐玄宗李隆基。
邓世泽道:“李隆基早期还是很厉害的,开创了开元盛世,如果他能早死二十年,那他就是青史留名的明君了。”
邓世荣惊讶道:“大哥,没想到你还懂历史?”
邓世泽摇头笑道:“我也就一知半解,主要是退休后闲着没事,就看了一些史书,谈不上懂历史。”
“那也比很多人强了。”
邓世荣赞了一句,随即感慨道:“其实这就是人性,很多人在奋斗初期,都是英明神武的,就拿李隆基来说,他前期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开创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开元盛世。
这开元盛世真的是太辉煌了,在这期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
开创出这样的盛世,想要保持最初的那种奋斗心态,真的太难了。
所以,真不怪李隆基晚年享乐,这努力了大半辈子,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老了想享受享受,这是人之常情。”
邓世泽点头道:“这确实是人之常情,如果在李隆基有生之年朝政一直稳定的话,那倒没什么好说的,主要是他的晚年发生了‘安史之乱’,让经济发展达到鼎盛的唐朝直接由盛而衰,这才让人觉得可惜。”
在兄弟俩聊着历史的时候,其他晚辈都在旁边安静的倾听。
邓允福五兄妹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读书时的台湾史,还是作为中国史的一部分,所以历史书对于中国的各个朝代都是有详细介绍的,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大名鼎鼎的开元盛世,他们还是知道的。
不像后世,为了去中国化,台湾当局真的是无所不用其及,在新版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史部分第1章“从商周到隋唐的国家与社会”的正文只有4页,总共1600余字。
在“从部落到封建”一小节中,完全不提夏朝的概念,仅用300字将商朝到西周的历史一笔带过。
“从封建到帝制国家”一节中,东周到汉末的千年历史只用800字讲述。
正文随后直接跳到了汉武帝独尊儒术、魏晋九品中正制及隋唐科举制等内容。
不仅如此,武王伐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汉相争、黄巾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均被删去,三国、南北朝等历史时期只字未提,汉武帝等重要历史人物一笔带过,只有秦始皇及法家等内容稍有提及。
同时作为一本历史教材,这本教科书还完全没有提到《史记》、《汉书》等史书。
从商周到晚清的3600年历史,该教科书一共只花了60页6个章节来讲述,每一章正文仅1500字却要讲述600年历史,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等兄弟俩聊得差不多了,邓昌左才开口问道:“满公,从深圳回到博白,要多长时间啊?”
邓世荣回答道:“要十二个小时左右。”
邓昌左惊讶道:“我的天啊,竟然要坐十多个小时的车?这深圳离博白有多远啊?”
邓世荣笑道:“深圳到博白有五百多公里呢,而且现在路也不太好走,所以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
邓允寿不由得感慨道:“不愧是大陆啊,动辄就几百公里的路,在台湾的话,南北最长也就380个公里,两地距离一百公里以上就算很远了。”
邓世荣忍不住笑道:“这很正常啊,台湾的面积也就不到3.6万平方千米,而我们广西的面积就有将近24万平方千米,两者相差了六七倍,而广西不过是大陆二十八个省和自治区中的一个,这还不算四个直辖市呢!”
其他人闻言也都惊叹不已,他们都知道祖国大陆很大很大,但也没几人去真正了解祖国大陆到底有多大,如今听到邓世荣这么一说,他们才知道跟祖国大陆比起来,台湾的面积真是小得可怜。
邓昌左等人对于祖国大陆那是充满了好奇,他们从小在台湾长大,对于祖国大陆,只是从长辈口中了解,谁都没有真正来过大陆,这次回大陆过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因此,一个个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询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博白。
那耶邓氏小区。
邓允泰夫妇、邓允珍一家三口、邓允衡一家三口、邓允珠一家三口、邓允嵩一家三口、邓允华夫妇以及邓允恒,七兄妹及家眷是一个都不缺,全部在场。
除此之外,还有邓世兰夫妇以及他们膝下的一众儿孙,也都一个不缺全部到场。
之所以来得那么齐,自然是邓世荣在回来之前给三姐以及儿女们打过电话了。
邓允泰兄妹在接到父亲的电话时,一个个都震惊不已,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不过是带小冬儿和冬子去台湾旅游一下,竟然意外的和失踪了几十年的大伯重逢了,这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就是电视剧,都不敢拍这么离谱的剧情。
要知道,他们这个大伯离家已经有五十几年了,一直杳无音讯,如果父亲是特意去寻找,那找到了都没有这么离谱,可关键父亲这是带小冬儿和冬子去旅游的。
就这样还能意外撞上,这运气真的让他们无力吐槽了。
此时,众人正坐在客厅聊天,聊天的话题自然集中在邓世泽身上。
邓允华一脸疑惑的说道:“真是奇怪了,这几年一直有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既然大伯还活着,为什么一直没有回来啊?”
邓允泰摇头道:“这个就不清楚了,爸也没跟我们多说,不过我想肯定是有原因的。”
邓允衡接话道:“大伯是军人,他既然到了台湾,有很大可能是1949年过去的,可爸早就跟我们说过了,大伯当年加入的是我军阵营,这突然跑到了台湾,想必其中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秘吧!”
邓允嵩道:“具体原因,只有等爸和大伯他们回来了,才知道了。”
邓允恒好奇的问道:“三大姑,这么多年过去,你还记得大伯长什么样吗?”
邓世兰摇头道:“哪里还记得啊,你大伯当年出去当年的时候,我也才七八岁大,如今过去了五十几年,当年的记忆早就模糊不清了,就算面对面都不可能认得出来,也不知道你爸是怎么把你大伯认出来的,要知道他当年就只有四五岁而已。”
卜大石接话道:“我也很好奇舅舅跟大舅是怎么相遇的,又是怎么认出对方的。”
“等我爸跟大伯他们回来,就知道了!”
说到这里,邓允泰看向大妹妹道:“阿珍,饭店那里都安排好了吗?”
邓允珍道:“都安排好了,等大伯他们回来,就能第一时间吃上家乡的美味。”
……
晚上九点。
往常到了这个时间,穗丰饭店基本都已经关门了。
不过今天穗丰饭店不仅没关门,还有几十人守在饭店里。
厨房里,大师傅们正忙着做前期准备,比如需要焯水的焯水,需要过油的过油,需要腌制的腌制,总之只要把这些工作提前做好,等会只需要进行最后一步烹饪,就可以快速上菜了。
没过多久,一辆大客车便停在了穗丰饭店门口。
邓允泰等人见状都是精神一振,全部人一起迎了出去。
车上,最先下来的自然是邓世荣祖孙三人,然后是邓昌左这个长孙扶着爷爷下来,其他人也相继下车。
邓世兰看着那个拿着拐杖,相容跟父亲有些相似的老人,激动的喊道:“大哥!”
邓世泽循声望去,情绪也稍微有些激动:“三妹,是你吗?”
邓世兰走上前去,扶着头发花白,身形消瘦的大哥,眼睛红红的说道:“大哥,是我,你身体还好吗?怎么这么瘦啊?”
“我还好。”
说话的同时,邓世泽看向老老实实站在旁边的卜二柱,问道:“你是?”
卜二柱憨笑着打招呼道:“大哥,我是二柱,阿兰的丈夫。”
一看妹夫的模样,就知道这是个老实人,邓世泽满意的点头道:“你不错,我三妹能嫁给你,是她的福气。”
邓世荣这才站出来,给双方一一介绍。
三兄妹膝下都是儿孙满堂,光是介绍一遍都需要不少时间。
等介绍完互相打过招呼后,邓允珍便笑着说道:“大伯,大伯母,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车,肚子早就饿了,我已经让大师傅准备了我们家乡的特色风味,快进店里尝尝。”
邓世泽笑道:“好,我已经有五十几年没品尝过家乡的风味了,今天得好好尝尝。”
于是,邓世泽一家人,就在兄弟姐妹以及阿表们的招呼下,跟着走进了穗丰饭店。
那么多人,一张桌子是肯定坐不下的,而在博白境域有拼桌的习惯,在邓世泽等人还没有回来之前,邓允珍就让服务员把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坐个几十人完全没问题。
人刚坐下,服务员便上茶的上茶,上菜的上菜。
最先上的菜自然是博白最经典的白切系列,有白切鸡、白切鸭、白切鹅、白切猪脚、白切猪肚等等。
看到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白切,邓世泽不由得食指大动,他回忆道:“我记得当年家里条件不好,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机会吃上几块鸡鸭,那时候母亲就是先把鸡鸭煮熟了供阿祖公或者伯公,再砍成小块沾味碟吃。
当时的味碟,没有酱油,就用鼓油膏用煮鸡鸭的汤水化开,简简单单,却是难得的美味。”
邓世兰想起当年那贫困的日子,感慨道:“那个时候几个月都吃不上一次肉,逢年过节只要把肉煮熟了,哪怕只是沾点盐都觉得好吃得不得了,更别说能沾着鼓油膏做出来的味碟了。”
邓世荣笑道:“那种困难的日子,早已经一去不返了,以后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大哥大嫂,还有各位侄子侄孙,你们快尝尝吧,这白切算是咱们博白最有名的特色菜了!”
邓世泽等人闻言也不再客气,纷纷动起了筷子。
“咦,这白切鸡的味道还真不错,有着一股沙姜的香味,肉质也是越嚼越香,真是绝了。”
“这白切猪肚也好吃,口感又脆又爽。”
“我觉得白切猪脚是一绝,虽然台湾也有这道菜,但感觉味道比不上这个。”
“……”
邓世泽的儿孙们家庭条件都不错,也是吃过不少好东西的,但现在吃到这博白白切,都忍不住称赞起来,感觉这白切的味道是真的不差。
很快,其他菜也陆续的送了上来,都是博白本地有名的菜肴。
其中,那道年节以及各种宴席必不可少的竹笋线,是最具有博白特色的,那地道的风味吃得邓世泽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离家五十几年,再次品尝到地道的家乡风味,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情。
而胡老太以及儿孙们在品尝到这道竹笋线后,也是赞不绝口。
这道菜看起来简单,在博白境域只要是在家里掌勺的,基本人人会做,但想要做得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关键的就是竹笋跟粉丝一定要挑好,这两样食材要是出了问题,就是厨神来了也做不出地道的竹笋线。
这一顿饭,由于时间太晚了,还要照顾邓世泽的身体情况,因此大家也没有吃太长时间,就连酒也都是浅尝即止,在九点四十分左右,就结束了饭局。
邓世荣拿纸巾擦了擦嘴,说道:“大哥大嫂,这里就交给服务员收拾,我先带你们回住的地方,洗个澡好好休息,明天吃过早饭,咱们再回家。”
“行,听你安排。”
……
PS:本来只是写一写兄弟之间随意闲聊,但有人上纲上线,还是删了吧,免得惹火上身。
(本章完)